臣欺负君的典故(代君受过的典故)

臣欺负君的典故(代君受过的典故)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4-06 21:44:54

臣欺负君的典故

有一个典故叫做“赵高矫诏”,讲的是秦朝末年的赵高篡位夺权的故事。当时,秦始皇去世后,他的儿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皇帝,但由于年幼无能,大权被掌握在丞相赵高手中。赵高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打压其他官员,其中包括欺骗皇帝。

有一次,赵高伪造了一份秦始皇的诏书,内容是让赵高担任丞相,掌管全国军政大权。他把这份诏书拿给秦二世皇帝看,并说这是秦始皇的遗诏。秦二世皇帝没有多想,就签署了这份诏书,使得赵高得以独揽大权。

这就是“赵高矫诏”的典故,也是中国历史上臣欺负君的一个著名例子。

是齐宣王和孟子吧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诸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纣王,有这样的事吗?”

孟子回答说:“有这样的传言”。有传言说“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

有的说“篡位窃国的人中有仁爱的才能被称作贼,篡位窃国的人中有道义的人才能被称为残。有道义仁爱的人被称为一个大丈夫。听说这些大丈夫了,从来没有听说过杀国君。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