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巨匠,他编纂的《伤寒杂病论》集医家学派之大成,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他的思想主张是综合性的中医药理论,强调“尊经重验”,注重观察病情,对治疗中药的选择和使用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和规范。
他的医学思想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为中华民族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的思想尤其注重以“治未病”的医学思想进行中医药的预防工作,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张仲景(约150-219),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张仲景在叙述其从医的原因时指出:“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桓候之色,木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木,……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教,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如孙思邈、钱乙、庞安时、朱肱、成无己、金元四大家,以及明清著名医学家,几乎无不尊崇。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