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记法
* 早期婴幼儿研究的常见策略
* 使用背景
* 可了解一般幼儿的发展问题
* 进而广泛了解或认识孩子行为
(一)优点
* 作为个案研究的纪录
* 作为婴幼儿观察的重要工具
* 提供纵贯研究的需要
(二)缺点
* 有偏见的选取对象,观察样本不具代表性
* 观察者人选受限制,观察训练不易
* 有限的样本无法作为有意义的推论
* 耗时又费力
二、样本描述法
* 为个案研究常使用的方法
* 使用背景
* 不完全针对幼儿的发展或改变所做的记录。(日记法比较重发展的意义与转变)
* 针对幼儿的重要或关键行为进行更详实的观察与记录。(日记法比较描述轮廓)
(一) 优点
* 记载欲观察行为发生时的情景与场合
* 仔细的描述欲观察行为的细节与因果
* 能提供大量连续性的质性数据
(二)缺点
* 耗时与费力,必须转化数据
* 因为须要全神灌注的观察记录,所以容易无法兼顾教保活动
三、轶事纪录法
* 样本描述的精简版
* 使用背景
* 观察者在任意时间对任何行为的好奇与关心
* 需要样本更多、更清楚的数据,但却没有太多时间来进行样本描述
(一) 优点
* 用最少的工具进行记录(纸与笔)
* 只要情境适合就可以做记录
* 观察容易
(二)缺点
* 容易流于主观的数据记录
* 可能失去重要焦点
四、时间取样
* 适用于外显可观察的行为,针对短时间内出现频繁的行为进行记录,可记录行为发生的频率,及行为持续的时间。
* 记录的方式
* 时段连续观察:以一段较持久的时间(约5-20分钟)针对一个幼儿进行观察。
时距取样:取短时距(约1分钟或30秒、15秒)作为记录一次行为,在此时距内,不管行为持续的时间或出现次数,都只记一次。
(一)优点
* 所要观察的事情较能控制
* 有助于决定行为或事件发生的频率
* 短时间内可以搜集大量数据
* 省力、省时的方法
* 可以在不干涉观察对象的情况下记录
* 能提供与量有关的结果
(二)缺点
* 只能适用于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为
* 研究数据比较无法告知我们行为的细节(除非运用个别代码作记录)
* 不易确定许多行为间的相互关系
* 没有保持行为的完整性
* 无法得知行为发生时的环境与情境
* 预设行为标准易造成期待的心理
行为发生的顺序无法有效保存下来
五、事件取样法
* 同样为一种客观有效的观察策略,可记录发生频率低的行为。
* 对于所描述的事件能更为深入且聚焦的进行观察。
* 可了解事情发生的前、中、后等关联与过程。
(一)优点
* 观察的范围包括行为和情境。
* 可以节省很多花在搜集数据的时间
* 可以用来研究或事件发生频率低的情况
(二) 缺点
* 搜集的数据不像时间取样的数据已经量化,必须花时间再去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