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岗石窟是属于北魏佛教里面很有浓郁气息的真实色彩,曾经北魏主要是由鲜卑人建国,刚开始不信奉佛教,自从建国之后,佛教依靠皇权快速发展起来,从而导致寺院经济膨胀,对国际经济利益造成影响,加上佛道之间有很大的竞争力,造成出现规模很大的灭佛事件。
太武帝生前由于对废掉佛教之举有很大的回忆,因此在文成帝顺利继承了皇位之后,又开始推出了复兴佛教的想法,然后昙曜表示可以开凿石窟,各种不同的佛像获得了文成帝的认可,因此昙曜就开始去打造云冈石窟。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
唐代,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贞观十五年(641年),守臣重建";唐慧祥撰《古清凉传》卷上(古今胜迹三)记载,当时有一位俨禅师"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以咸亨四年(673年)终于石室"。初唐以后,平城呈现萧条景象,云冈石窟的建设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有大项工程。
辽金,辽兴宗、道宗时期,辽皇室曾对武州山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修建了石窟前接木构窟檐的通乐、灵岩、鲸崇、镇国、护国、天宫、崇福、童子、华严、兜率十座大寺,并对一千余尊佛像进行了整修。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攻占大同,"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大金西京重修华严寺碑》)。金皇统三年至六年(1143-1146年),住持法师禀慧重修"灵岩大阁"(今第三窟外的阁楼),"自是,山门气象,翕然复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