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把海外移民称为“过番”,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但开始有较多的潮人移民海外,应是在宋末元初这一时期。
明时,以吴平、林凤、林道乾为首领的几个潮商团体,在明政府军事高压逼迫下,出走东南亚,定居在菲律宾和暹罗,成为早期潮籍移民。
他们在东南亚的开拓,为清代以后的潮汕移民奠定了基础。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出现了本地区向东南亚的第一次移民潮。
18世纪的大米国际贸易使潮州与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的交通有较大规模的发展,许多潮州人因此定居东南亚。
1840年至建国前,又是潮人向东南亚移民的高潮时段。
在中国历史上,把包括潮汕人在内的生活在广东、福建一带中华儿女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存的现象,称为“下南洋”。
在明朝到民国这段历史时期,国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福建、广东一带在当时慌乱穷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极度难以维持,为了谋生计,维持家庭生活,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躲避战乱,闽粤地区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批地到南洋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