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比喻词不同
明喻,一般比喻像、好像、仿佛、似、宛如、犹如、如同等等,而暗喻一般比喻是、成为、变成、成了。
本体出现的形式不同:
明喻,一般比喻的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分别出现;而暗喻,句中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本体出现的形式不同:
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
对于明喻而言,本体和喻体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而对于暗喻而言,本体和喻体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1、比喻词不同。
①明喻:像、好像、仿佛、似、好似、似的、如、宛如、犹如、如同、如同……一般
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例如: 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何其芳《秋海棠》)
②暗喻:是、成为、变成、成了
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例如: 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徐志摩《曼殊斐儿》)
2、本体出现的额形式不同
①明喻:比喻的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分别出现;
②暗喻:句中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
3、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
①明喻:本体和喻体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
②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扩展资料:
暗喻的表达形式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些是古汉语特有的,跟现代汉语的不同甚至大不一样、比如述宾式表达喻体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本体充当其宾语。
如: 芥千金而不盼,屣万乘其如脱。(孔稚珪《北山移文》);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王勃《滕王阁序》)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白居易《杜陵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前赤壁赋》) ;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所以在分析暗喻句时应首先区分是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