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孩子不懂得分享怎么引导(2岁宝宝不愿意分享怎么正确引导)

2岁孩子不懂得分享怎么引导(2岁宝宝不愿意分享怎么正确引导)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4-06 15:16:55

2岁孩子不懂得分享怎么引导

寻找原因:孩子为何不爱分享

1.天性所致,自我保护

小孩子因为对世界陌生,还不懂得思考,以为拿走就表示这东西不属于自己了,所以潜意识里会自动产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我给你了,那我就没有了,所以我不能给你。”

2.不理解分享的含义

在孩子眼中,食物、玩具都是很重要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独有的,不舍得分享是正常的,而且他们不能理解分享会让大家都很快乐的道理。

3.被迫分享,产生抵触情绪

很多时候,成人为了面子,为了体现自己教育方式对,有时会强迫孩子分享,反而会破坏孩子养成分享的习惯,加深对分享的抵触感,自然就更不爱分享了。

制定策略:如何科学引导孩子分享

1.建立物品归属权,树立分享意识

物品归属意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物权意识。首先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物品的归属概念,学会区分“我的”和“别人的”。

比如:我的物品可以怎么处理,别人的物品我可以怎么对待。我有权选择如何处理我的物品,我想分享可以分享,不想分享也可以不分享。

那么慢慢地孩子就会树立分享的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会分享。

例如:当孩子想要玩妈妈的手机时,妈妈可以对孩子说:“这是妈妈的手机,你不能随便玩。”又比如妈妈想用一下孩子的碗,就可以和孩子说:“妈妈想用一下你的碗,可以吗?”

渐渐地孩子会有清晰的认识,什么物品是属于我的,什么物品是不属于我的。同时,在帮助建立物品归属概念过程中,全家也可以通过一些行为让孩子明白怎样和他人分享。

比如:妈妈用烤箱做了一些美味的蛋糕,可以说:“今天的蛋糕真不错,分一点给隔壁的毛毛尝尝吧!”爸爸单位发了一些糖果,可以说:“软软的糖果真好吃,我愿意分给大家吃。”

在浓浓的分享氛围下,孩子会养成分享习惯,从家中物品到公共物品、从熟人到新朋友等。

2.互惠互利“共赢”,体验分享快乐

有了分享的意识,慢慢地孩子就会有分享的行为了,孩子会慢慢知道分享是安全的,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不会因为分享而失去,而且还能从分享中获得好处。

比如:在分享好玩的玩具时,孩子不愿意。妈妈可以说:“要是能和朋友分享,那就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了。”

互惠互利才能共赢,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手段,只有让孩子去体验,他才能真正接受。

3.尊重孩子想法,理解不分享行为

虽然说我们鼓励孩子分享,但是我们希望这种分享建立在尊重孩子物品归属意识的基础上,是遵从孩子的内心的行为。在分享时,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孩子刻意去取悦别人而委屈自己。只要他觉得分享是快乐的,就可以去做,反之,如果碰到不愉快的分享,可以让孩子学会拒绝,让他慢慢建立自己的物品分享规则,建立自己的分享圈,真正成为自己物品的主人。

如果你周围有学龄前的儿童,可以推荐他们用一下【猫小帅学汉字】这款识字软件哦~在手机上下载就能用,里面有丰富多彩的故事和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学习汉字。

这位家长,你的孩子的行为是正常的。

2岁的孩子由于自主性的发展,独立性迅速增强,开始对玩具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控。由于他们刚刚建立“我”和“物”的关系,所有拿到手中的物品都会认为是“我”的,所以不懂得分享是正常的行为。

这是因为,2岁是孩子对于物权的敏感阶段,这个时候,孩子会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如果没有及时纠正,慢慢就会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去建立独立,在家变成“小霸王”,养成了习惯,以后与他人相处也是如此,对以后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只会是负面的影响。

孩子的这种行为直到3-4岁时才能慢慢地改观,所以家长面对这种情况,既不能关键,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同时,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通过认识“我”“他”“物”之间的关系,逐渐让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情绪体验。

一方面,家长要思路清晰。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要别人的东西,就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告诉孩子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不是自己的。通过反复的解说,引导,刺激,孩子也会在当中了解物权关系,在物权关系了解以后,学会分享既是尊重孩子也是让孩子更加明白分享的意义。

一方面,要牵手孩子和小朋友交往,通过互换玩具,通过相互游戏,让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明白“我”的意识,当别人想要使用你的东西需要得到你的同意,同样你使用别人的东西也要经过他人的同意。这种交换的意义在于,孩子懂得了“我”“他”“物”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迅速建立并增强,独立意识不断成长,为儿童期的到来做好心理准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