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琏,次子刘璟。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得到善终。
长子刘琏曾经担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后来与胡惟庸一党的人起了冲突,被胡惟庸党人胁迫,堕井死了。
刘伯温的次子刘璟,到了朱棣和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干仗的时候,作为开国功臣家族,在政治战队上选择了建文帝朱允炆。这让朱棣记恨上了。等到朱棣登上皇位后,刘璟又斥责明成祖朱棣"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本来你家当初就不站我这一队,不是我的人,现在还敢如此放肆胡言乱语,不出任何意外的,刘璟被捕入狱了,在狱中上吊自杀了。
就这样,刘伯温后人家族推出了大明朝的政治舞台。实际上,朱棣在位期间,不但刘伯温家族,差不多大部分开国功勋家族都遭到了清洗,被削了爵位,甚至沦落成平民。
到了1521年,嘉靖帝继位了。嘉靖帝不是子承父业,而是上一任皇帝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嘉靖坐上皇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极力拉拢勋臣家族,他恢复了朱元璋、朱棣时期被削夺爵位的勋臣家族的爵位,还赋予他们实权,这其中自然包括了刘伯温后人家族。
不过这个时候的勋臣家族,早已没有了他们祖先的能耐,只是一群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整天在声色犬马,醉生梦死,哪里还有什么政治能力。可是,嘉靖皇帝仍然让他们参与到朝政中来了。
刘伯温的十一世孙刘世延被嘉靖皇帝续封为诚意伯。这位诚意伯可比他的先祖有野心多了,处心积虑的想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
刘世延先是开始和其他勋贵联姻,借此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他看上了魏国公徐鹏举的小儿子徐邦宁。徐家是当年开国功臣徐达的后代。徐鹏举家非常有钱,政治地位也高,刘世延就打算和徐家结为姻亲。
刘世延和徐鹏举协商妥当,徐鹏举出钱,刘世延帮徐鹏举打通关节,让徐邦宁替代徐鹏举的长子徐邦瑞入国子监读书,将来有徐邦宁承袭魏国公的爵位,两家好结为姻亲。
只不过这件事很快就东窗事发了。吏部核实查明,刘世延贿赂南京国子监祭酒,进行暗箱操作,意图让徐鹏举小儿子代替长子承袭爵位,引起魏国公儿子们之争。刘世延也就被罢职回家赋闲了。
可是这实在不是个省油的灯,一辈子被罢职好几次,每次都是因为有待功勋贵族而恢复爵位。
刘世延还搅进了党争。《明实录》记载了刘世延授意御史丁此吕上书弹劾礼部侍郎高启愚,称其在主持南京会试时,以“舜亦以命禹”为题,有劝张居正篡位的嫌疑。这件事成为了万历清算张居正的导火索,还牵连到了当时的内阁首辅申时行,朝臣们对已经去世的张居正形成了群起而攻之的态势,最后导致晚明党争。
而刘世延搅动党派之争,想要坐收渔翁之利,导致勋臣集团也卷进了党争。
万历二十三年,刘世延再次被弹劾鱼肉乡里,草菅人命,再次被朝廷勒令回老家休息。
可是,刘世延并不收敛,反而猖狂的叫嚣自己是功勋之后,嚷嚷着自己有铁券,“捶死一人纳一可免,谁难我者!”最终万历皇帝忍无可忍,命令南京刑部把他抓进大狱处死了。
到了刘世延的曾孙刘孔昭,竟然依附于阉党,沆瀣一气,和东林党人争斗。以刘孔昭为代表的勋贵集团不但没能继承其先祖遗风,反而成了党争得主力军,更加加剧了朝廷的灭亡。
当清兵攻进了南京,弘光帝和马士英等四散各自逃命,谁也无暇顾及谁,刘孔昭泛海出走,没了音信。
刘家的子孙就这样彻底退出了大明朝的政治舞台。
老子英雄儿好汉,对于像刘伯温这样一个如此优秀的人,教出的儿子肯定也不会很差劲,其长子刘链和次子刘璟两人都是才华横溢之人,而且两人也都在朝中的做过高官。刘伯温的长子刘链曾担任过御史和江西参政的职务,而且还因做得不错,受到朱元璋认可。
也因他太过于优秀了,所以最后也遭到胡惟庸等人的迫害投井而亡,当时的刘链年仅32岁。
刘伯温的次子刘璟,从小就通晓四书五经,才能和学识都有过人之处,朱元璋在刘伯温死后经常召见他,和他们说话就像和自家人一样。而且在刘链死后,朱元璋想让刘璟承袭诚意伯,但是被刘璟婉言拒绝了,这使得朱元璋对他的品行更加赞赏,最早授予阁门使,之后又为十九子谷王朱橞谷王府长史。
尽管如此,刘璟的结局也并不好,因为在靖难之役时,刘璟坚决拥护建文帝,并且献上十六策来讨伐朱棣,结果可想而知,明朝朱棣起兵造反,刘璟跟随李景隆一同参与北伐征战,最后结局却惨遭重挫,后来又得知建文帝葬身于火海之中,这使得刘璟伤心欲绝,最后辞官而去!
当上皇帝后的朱棣广纳贤才,于是便想要召见刘璟,但是刘璟称病不出,朱棣大怒于是下令将其逮捕入京。朱棣想要刘璟效忠于自己,对刘璟可谓是爱护有加,可是刘璟却软硬不吃,还对朱棣出言不逊,朱棣大怒便将他打入大牢。
不畏强权,一生只忠于一主的刘璟最终死在了监狱之中,这就是一代功臣刘伯温两个儿子的悲惨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