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农民把风吹麦穗形成的波浪比喻为狼在麦田中奔跑,倒下或干瘪的麦子则是狼群践踏的结果,久而久之狼成了丰收之神的象征。著名的狼神有贤狼赫萝等。推荐一本有关狼神的著作《狼与香辛料》,讲述了狼在中世纪经济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十二生肖年里,牛年和马年羊年是水水草丰美五谷丰登的年头,农谚云“牛马年,好种田”。
牛,马与丰收有关。把“牛”等12种动物跟纪年法匹配,始于汉代,有两千年历史了,可谓一种古老的中华文化。“牛”字也在发展演化中包孕了丰富而有趣的含义。 “牛”诙谐地指某种“大”。如用“牛力”表“力气大”,曹雪芹的爷爷曹寅诗云“万夫谁敌此牛力”;用“牛气”表“自高自大”,如“本以为他很牛气,谁知一见面发现他很平易近人”;用“吹牛”表“说大话”,如“先别吹牛,干出个样儿让我们瞧瞧”;用“真牛”表本领大,如“他一来,就把难题解决了,真牛啊”。成语“牛刀小试”指“有大本领,先在小事上试一下身手”。报纸标题“‘牛’起来的脱贫路”指“作用大起来的脱贫路”。 春天有个民俗叫“鞭打春牛”,意在催耕迎春、企盼丰收。现在“鞭打快牛”常用来比喻“给优秀单位或个人压担子”。现今,神州大地无数“快牛”奋力前行,“不待扬鞭自奋蹄”,奋进中始终心怀“牛劲儿”,必定“真牛”。“牛”字里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