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的历史(北红螺南普陀的来历)

南普陀的历史(北红螺南普陀的来历)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4-10 14:25:49

南普陀的历史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建于唐代,五代时再建,始称“泗洲院”。宋朝治平年间(1064—1067)重建,改名为普照寺。后经几个朝代的修建,清朝康熙年间重建时改称“南普陀寺”。

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其后,相继增建了许多殿堂。1924年在寺内创办了闽南佛学院,1937 年停办。 1934年,弘一和瑞今法师又于该寺创办了佛教养正院。

南普陀寺现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亭式大悲殿、藏经阁、禅堂、钟鼓楼、客堂、库房、普通塔、海会楼、普照楼、方丈楼、教学楼、师生宿舍等。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南端,五老峰山下,是厦门市最大的佛教丛林寺院,也是著名的景点之一。南普陀寺地势坐北朝南,背依林木葱郁、奇石嶙峋、岩泉清冽、山峰挺拔秀丽的五老峰,南面大海,紧邻厦门大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海南天与俊秀的山林之间。寺宇巍峨,梵音缭绕,佛教文化气息浓厚,终日行人如流水,香客摩踵,是海内外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

千年古刹南普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到了明代初年,断臂和尚觉光得到早期迁徙鹭岛陈氏旺族的捐助,在无尽岩下开坡辟地扩建寺宇,由此更名“无尽岩”为“普照寺”。觉光和尚在地方官绅与广大信众的捐资下,还为普照寺购置大量田租产业。因此,在明永乐年间(1403—1424)普照寺已成为一座殿堂院舍完备,佛像法物齐全,住僧常达百余众,以及拥有田租作生活来源的大寺院。然而到了清初,由于驻守厦门岛的郑成功东征复台,清兵进岛,施行“迁界”,普照寺遂被夷为废墟。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候施琅平定台湾后驻镇厦门,才捐资修复普照寺院宇旧观,又特增建大悲阁供奉观音菩萨,据《华严经》载:“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故更名“普照寺”为“南普陀寺”,并沿用至今。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住持如渊、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南普陀寺已建成为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并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