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的由来与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有关。在古代,人们认为春天是一个适宜种植树木的时间。因此,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人们都会在村庄、田间、路旁等地方集体植树,以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环境,预防水土流失等。
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植树节”。植树节于1979年被正式定为中国的节日,每年的3月12日被定为全国植树节。
植树节也被称为国际林业节,是一个庆祝植树、保护森林和环境的节日。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1905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一位名叫约翰·莫尔的农民提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植树节”,以鼓励更多人种植树木来帮助改善环境。这个想法得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国会的支持。
此后,世界各地也相继举行了类似活动。在1933年的国际联合林业会议上,正式将这个节日命名为“国际林业节”。
中国的植树节则始于1979年。当时,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推广全民植树造林的《决定》,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植树节。自此之后,植树节成为中国人民广泛参与的一项公益活动,并逐渐扩大到全球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