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身就是为了进步,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学习,是一种追求精神境界,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的动力。
这种动力,会使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更有利于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使学习变得不再是一种压力,负担,而是一种为了追求自身素养的自我投入,对学习和更好的掌握知识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一般来说,学习是应对生存环境的被动行为。提高自身素质,大都也是为了应对生存环境。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应对生存环境的目的可以是统一的。人和动物不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可以主动地适应环境,甚至改变环境。这要比被动地适应要好得多。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当然好,善莫大焉!
人对生存的需要是低级需要,对求知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低级的需要是必须的,通常只有满足了低级的,才会去追求高级的。
不知道你研究的课题是针对中小学生的还是针对大学生的,这二者的具体情况不同。
对中小学生来说,一般没有太多的生存压力,不用自己去赚钱养活自己,也不会意识到现在学习对遥远的将来有多么重要,所以学生不会认为学习是必须的。学生会认为学习不学习,都可以活着。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习的负担很重,过多的学习会成为痛苦的事情,学生就会厌恶学习。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减轻学习负担。其次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志向等加以培养,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然而因为要参加高考,学习负担不可能减轻,只能越来越重。面对高考,文理分科也备受争议。这就只能采取丰富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规划等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对大学生来说,逐渐进入社会,思想日趋成熟,也意识到不久将来的就业问题,学习负担也大为减轻,只要帮助他们找到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适当地引导和鼓励,一般是可以主动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