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
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郸。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
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
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
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管鲍之交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喜欢为学,博览群书。建安年间,献帝在许昌建都,累次迁升到“将作大匠”(官名,相当于大良造,到汉朝时已无实权)。见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到了不能忍的地步,因此总是写奏章讽刺他。曹操忌惮孔融的名声,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山阳郡守郗虑,见风使舵,以一点小错误上奏请求免去孔融的官;曹操趁机罗织罪名,构陷孔融,说:孔融曾经与祢衡大放厥词,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犯了大不敬之罪,于是竟然被害。
孔融和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公干,并称建安七子。其余六子皆与曹操儿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都被曹操辟为掾属,只有孔融为汉尽命。
平原祢衡,字正平,也很有文采,但不在七子之列。自以为有文才善言辩,桀骜不驯,喜欢讽刺时事,诋毁权贵,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爱他的才华。祢衡刚刚二十岁,而孔融已经四十岁,于是结为好友。
随后孔融写奏疏推荐祢衡,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他。曹操想召见他,但他老是骂曹操。曹操怀恨在心。但祢衡的才华很出名,不想杀他,于是派人把他送给荆州刘表,他又侮慢刘表。刘表也不能容他,因为江夏太守黄祖性子急,便把他送给了他。最后被黄祖所害,死时候才二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