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窑红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江西巡抚郎廷极到景德镇作督陶官后而创烧出来的一种名贵色釉瓷器。
“郎窑红”如初凝的牛血般鲜红,色彩绚丽,红艳鲜明,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被称为瓷器中的绝品。
如何鉴别康熙郎窑红?什么是郎窑红的“脱口垂足郎不流”?
技巧一、康熙郎窑红釉的“脱口”:一般口沿及颈、肩部位釉层较薄,特别口沿地方不但釉层薄,所以红色挂不住,釉流走了露出了白色底。这是鉴别康熙郎窑红器真伪的依据之一。
技巧二、康熙郎窑红器身垂釉,愈往下部红色越浓艳,这是因为铜分子的比重大,比其它物质向下流动性大,所以红色下沉,红色由浅淡慢慢变深,到瓶底甚至有带黑红之感。这是鉴别康熙郎窑红器真伪的依据之二。
技巧三、瓷匠们高超的工艺,将器物表面流动的釉层,严格控制在底足的边沿让其嘎然而止,红釉绝对不流过底边。这是由于底边是旋削工艺高超,流釉不过足,不会出现粘釉的缺陷,因而有“郎不流”的说法,这是鉴别康熙郎窑红器真伪的依据之三。
技巧四、康熙郎窑红底足内呈透明的米黄色或浅绿色,俗称米汤底或称苹果底。注意,郎窑红绝无白地,也无款识。这是鉴别康熙郎窑红器真伪的依据之四。
这是因为装窑时要用垫饼垫底,将坯件和匣缽分开,以免釉层流动时将匣缽粘住使瓷器报废,因此圈足内壁被封住,使这个部位的烧成气氛和坯件上端不一样。所以,圈足里面的釉不是明亮的红釉,而大多呈米黄色或浅绿等色,但绝无白底,也无款识。
技巧五、 康熙郎窑红的胎体有康熙瓷器的时代特征,康熙瓷器胎质“坚致细硬”。
另外,根据耿宝昌先生的调查统计,康熙郎窑红约有15%是流釉过足而稍加修整的,但与后朝后代窑变釉的斩足现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区别。
郎窑红,是中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
郎窑红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真正的郎红,就是康熙本朝所烧制的官窑或官民窑。康熙后的,都为仿郎窑。仿烧康熙郎红,主要在清中晚期(嘉道、光绪)和民国初期。康熙郎窑红瓷器如何鉴别真伪?

凡具有浓重红色(越往底部颜色越深)、玻璃质感强、有中至大开片、器型口因釉的脱流而露出胎骨的单色红釉,均可归为郎红类。真正的郎红,就是康熙本朝所烧制的官窑或官民窑。康熙后的,都为仿郎窑。仿烧康熙郎红,主要在清中晚期(嘉道、光绪)和民国初期。康熙郎窑红瓷器如何鉴别真伪?

第一看红
鉴定瓷器的标准依据,如包浆、胎骨、胎底,在断代郎红类红釉器,有一定作用,但并非绝对有效。本人通过文献记载、实物查看,提出鉴定郎红的真伪、断代郎红,第一要素是发色,即红釉的颜色。其次是包浆和玻璃质感、最后才是胎底胎骨。
那么康熙郎红的标准发色如何? 康熙本朝所烧之郎红器,由于高温铜的比例极高(所谓不计成本),因此,烧制出的结果,就是在自然光下,器型表面的红釉发色呈深紫红色,或深玫瑰紫红色。打个比方,就好比新鲜猪肝切开后其剖面的中央部的浓紫红色(有卖菜烧菜的朋友自然能够体会)。而在强光照射下,高温铜对光中的六色(橙、黄、绿、青、蓝、紫)完全吸收,对红色基本不吸收,使人的肉眼,产生鲜红色质感。因此,康熙郎红只有在强光直射下,才会有鲜红色发色,而在自然光下,则呈深紫红色。康熙后仿制的郎红,则此特征比较淡化,往往一眼看去就呈鲜红色。
第二看玻璃质感、开片
康熙郎红因烧制不计成本,釉水肥厚,在配料时,还配以玛瑙,因此,烧出的结果是表面具有极强的玻璃质感。
高温烧制下,形成自然开片,开片不均匀,呈中至大开片。开片不明显,隐于釉层下,与高温铜结合完美。在40倍放大镜下,显示在有少量的气泡。
第三看胎底
不少人会存疑,胎骨不是非常具有实际效果么?为何首看胎底?原因是康熙后仿烧的郎红,有很多就是拿康熙的白胎去复烧的。因此,胎骨不是唯一有效特征。康熙郎红的胎底,历史记载,实物考证的有两类,一是萍果青,此为康熙晚期产品之特征,二是米汤底,此为康熙早期产物之特征。三是糖白釉,除了釉色不同,三者的开片大小亦有差异。如萍果青的胎底,开片大,不明显,而米汤底,则开片纹小,与萍果青比,开片纹显着。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此三类胎底外,还存有一类型,为萍果青泛红釉胎底,还有少量的以红釉为主的胎底。
此外,康熙郎红还有一特征,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康熙郎红一般以小中器型为主,大器较少。这里不能说没有,而是较少。
到了清中晚期,仿康熙郎红的器物,一般在红釉发色、玻璃质感、开片、均与康熙本朝产物有区别,在器型上,也有较大变化,如大型器出现。后仿郎红,以光绪朝的作品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