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汉武帝时期,外有匈奴南下侵犯,内有诸侯伺机夺权。在这样窘迫的艰难时期,汉武帝极其需要高度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机器的运作。这时著名的儒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合一”等诸多思想正好契合了汉武帝想要集权的政治需要,奠定了一统的思想基础,因此在皇帝的极力推崇下,儒学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