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生总结(杜甫的一生经历详细)

杜甫的一生总结(杜甫的一生经历详细)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4-20 02:15:37

杜甫的一生总结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 大概这时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几首诗:《登兖州城楼》,是省侍父亲于兖州时的作品还有《画鹰》、《房兵曹胡马》两首,以青年人的热情歌颂了雄鹰和骏马还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2,困守长安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 3,战乱流离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4,蜀中漂泊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5,舟中长逝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岳阳楼》 。

  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1、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巩县。

2、7岁学诗,15岁扬名。

3、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4、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5、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6、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7、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8、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9、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10、扩展资料: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其诗被称为“诗史”。

11、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12、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13、其诗风主要为沉郁顿挫,但早期也有浪漫主义的作品,如《登岳》,诗歌特色有重视叙事,炼字炼句,对仗整齐等。

14、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