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地摊火锅,一个煤炉,一口锅,几张木凳子就成,和赶集摆摊神似,故得名。乍看地摊之名似乎有些失逼格,可实际上,吃无高低贵贱之分,花高价往五星级酒店奔未必能满足胃口,路边五毛钱一串的麻辣烫未必不能吃出灵感。
吃地摊火锅,食客可以选择自己带肉和蔬菜,或者直接在老板处要。自带食材的方式在食品安全形式严峻的今天显得非常前卫和环保,老板提供地点工具米饭和锅底,仅收取少量的锅底费。发展到今天,除了最老牌的龙场几家地摊火锅以外,其他的都不用自己再带食材过去。
地摊火锅在贞丰最流行的一段时间,有人说,当你闻到一股臭袜子味道的时候,你就进入了贞丰。这和地摊火锅的做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以为,火锅的灵魂在底料,底料不好,之后上的汤、主菜、配菜都是白费。地摊火锅的底料用豆鼓和糊辣椒面混炒,加少许水,炒至豆鼓和辣椒混合出香味后加少许水就成。吃的时候先放肉类,后放蔬菜。肉类有鲜肉、脆哨等,配菜有豆腐、豆芽、人工菌、土豆、蔬菜等。
在吃地摊火锅的时候,有一道主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脆哨”,所谓脆哨就是将新鲜的五花肉炸至半干,起锅时加入酱油醋盐等调料。脆哨肥而不腻,色泽偏红,入口香,有嚼劲。
配菜也极讲究,多以白菜为主,也有时鲜的野菜,菜很新鲜,水灵灵的样子,有的店家配菜就是自家地里种出来的,就单这点配菜也足以甩贵阳部分火锅店的配菜好几个黔西南。
地摊火锅传至贞丰后,民间的厨艺高手们为了适应市场,对锅底做了改进,创造出了清汤火锅、豆米火锅等新鲜的样式,大大丰富了地摊火锅的内涵,也为食客提供了更多选择的余地。
逢到吃饭的高峰期,经常看见店外一排等候的食客,也只有在等吃地摊火锅的时候,喜爱饭前经济半小时的贞丰人不会因为没有店里没有麻将感到不满和抱怨。
在简易的棚子里边吃边煮叫地摊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