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救国救民》
邓恩铭16时,由在济南做官的二叔父接到济南来读书。家里人都希望他将来能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但是,他在离开家乡贵州省荔波县时,就写下了“志在黎民”的诗句,决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济南一中读书的邓恩铭整天和同学们到街头演讲,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他被选为“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结识了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读书的王烬美,两人成了亲密的战友。
1920年9月,他俩发起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改名为山东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6、7月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来,敌人到处搜捕他,亲友劝他回乡或升学。邓恩铭矢志不移,用“埋骨何需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的豪壮诗句来表达他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儿童爱国小故事之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