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由笔杆和笔头组成。
1、笔杆多用竹管,如青竹(烤红)、紫竹、斑竹(湘妃竹)、罗汉竹等,也有用红木、牛角、骨料、玉石作杆的,更显华贵。
2、笔头的原料以羊毛、黄鼠狼尾毛、山兔毛、石獾毛、香狸毛为多,猪棕、马尾、牛尾、鸡毛、鼠须、胎发等也广为使用。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存其精华,弃其糟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几千年以来,它为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笔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
大致可分为四种:独体字结构、纵式合体结构、横式合体结构、包围式结构。
1.独体字结构
指笔画较少,没有偏旁部首或其他结构单位组合的字,如“不”、“人”、“平”等。
2.横式合体结构
(1)左右结构:由偏旁和主体两个部分左右结合而成。以偏旁和主体面积来看,这类字的结构有三种形式:其一,左窄右宽结构,应按“左让右占”的方法去写,如“持”字;其二,左右相等结构,可按“左缩右伸”的方法去处理,如“程”字;其三,左宽右窄结构,如“欢”字。
(2)左中右结构:由三个结构单位并排组合而成。注意三个部分都要相应变窄,注意参差,防止结构松散和呆板。如“徵”、“识”、“附”等字。
3.综式合体结构
(1)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由上下两个或更多的部分组合而成。这类结构可分为三种:其一,上下两部分高矮均等型,如“岳”、“空”等字;其二,上宽下窄型,如“声”、“贤”等字;其三,上窄下宽型,如“盖”、“志”等字。
(2)上中下结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单位纵向累积而成的字。这类结构容易写得过高而失去美感,应注意竖画的压缩调整,如“重”、“常”、“崇”等。同时注意三部分的宽窄、高矮安排,做到中宫收敛,上下舒展,突出主笔。
4.包围结构
(1)半包围结构:字的两面或三面被某些笔画或“单位”包住,有四种形式。
A.“上包下结构”,也称“下开口结构”。书写时框内的结构须适度缩而上提,使字下部疏朗,如“同”字。
B.“下包上结构”,也称“上开口结构”。书写时中间部分须向下靠拢,外框勿与内部齐头,两竖多“上开下合”,如“山”字。
C.“左包右结构”,也称“右开口结构”。书写时上横应短,左竖与底横要长,中间部分置于框中,如“巨”字。
D.“右包左结构”,也称“左开口结构”。写横折钩时,被包围部分的形体大、笔画多,则钩要直而长,否则钩要短而曲,如“句”、“蜀”等字。
(2)全包围结构:框内部分的四面均被包住,即四面封口的方形字。全包围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种是“大四方”包围结构,如“圆”字;一种是“小四方”包围结构,如“日”字;一种是“扁四方”包围结构,如“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