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则天。殿试源于西汉皇帝亲自参加策试贤良文学之士,开创于武则天。天授二年,武则天在洛阳殿前亲自策试贡举人。武则天只作了尝试,但未形成制度。北宋开宝六年,因发生科考弊案,太祖亲试,纠正错讹,后成为惯例,形成殿试的规则。
元朝没有殿试,明清延袭宋例,殿试成为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考试。
首创殿试制的统治者是:武则天。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人自此始,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
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一、二、三甲,两榜。蒙古、色目为一榜,汉人、南人为一榜。
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北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