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民间有一句俚语,把说媒称为“挣献饭”。话虽然不好听,那“献饭”倒是有讲究的。“献饭”,广泛用于婚、嫁、丧、娶各种正规礼仪场合,是祭祀先人的觞飨,不仅当事者家中自己要做,迎娶新娘的新郎家要向女方家抬献,丧葬礼仪中至亲晚辈还要向亡故长者抬献。“献饭”的内容是“海”字头、“吉”字头或“福”字头的“十二体”正菜,加两碟点心,红事中加两瓶酒,白事中加一瓶酒,外带香、烛、黄表。
“献饭”用专用的“食摞”拾至当事者家门时,主家要出门迎接,白事中对舅家的献饭还要奏乐迎接。献饭拍进门后不直接供献,要先由厨房加热,实际只是浇点热汤而已,但供献者必须要给小费红包,曰“热饭钱”,以此证明供献的是热饭。如不给“热饭钱”,则带有小视对方“只配享冷食”的挑衅之意。
供献时主供者跪至香案前,由辅厨将经主厨加热后的献饭以食盘端至陪供者旁,由陪供者一一接手以行揖状上传,直至主供者前。主供者接后双手举起,对至敬者顶于额,尊敬者齐于眉,同辈者高于鼻行揖状,然后捧起交由待在案旁的当事司仪摆放。一般对稍有功名家庭的摆法叫“一颗印”;对生意人家庭的摆法叫“万贯财”;对平民家庭因没有大供桌而摆不成图案,只摆成平行两列,故叫“通福”。“献饭”摆好后方明烛、楚香、化表、奠酒、行三叩首礼、起退。主家陪礼,但不行还礼,以示享然。
对于过年,我们家乡有一种说活,比较能体现尊重自然、
教畏生命的思想: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马、六牛、
七人、八谷、九豆、十棉花。意思是大年三十是万物与人共
同过的“年”,而初一到初十又是特定生物过的年,初一是鸡
过年,初二是狗过年……初七是人过年。也许在农村,更能
让人知道对大自然赐予的动、植物需怀敬畏及感恩。
来源于网络
而“大年三十”和“初七”,作为人过的年,不仅希望家人团聚,
共享美食,也要对逝去的亲人们缅怀,这主要通过“献饭”(敬献饭菜)表达
。
“献饭”仪式较为固定。晚饭做好之后,”献了饭”大家才能
开吃。首先在堂屋中间摆上饭桌,饭桌靠墙的三面各放一根
板凳(对着大门一面空着);然后把做好的饭菜选几样有代表性的摆在桌上,六套碗筷,筷子搭在碗上,菜品需有一个汤(牛肉不能上桌,不知为何……);再次拿一瓶新开的酒在桌子四角
滴上几滴,桌前烧纸钱,再让家里的孩子对着桌子恭恭敬敬磕三个头(同时也可以说些请过世的亲人们享用饭菜之类的话);最后把饭桌上的每套碗筷旋转一下,以示“献饭”结束(所有动作在板凳外进行),再用一个饭碗把每样菜品夹少许放入其中,抓点烧过的纸钱进去,倒入少许水,把这碗饭菜倒在朝门外(泼水饭)。意即先请逝去的亲人们用过餐,健在的家人们再开始吃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