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意为历史、过去的时期。关于"汗青"一词的来源典故,有以下几种说法:
《左传》说法:相传古代周朝时期,周公旦在处理政务时,用一块木板刻上"汗青"两个字,放在案前,用以提醒自己要时刻警惕历史的教训。后来,人们将这块木板称为"汗青板",并逐渐将"汗青"一词引申为历史的意义。
《尔雅》说法:《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辞书,其中记载了"汗青"一词的来源。据《尔雅》记载,古代人们用来盛放牛羊的皮袋称为"汗青",后来将这个词引申为过去的时期和历史。
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一说,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
宋朱熹《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时亭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伙,汗青恐无日也。”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