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敲的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
原文: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银钲 一作: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扩展资料: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此诗作于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1.【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2.【钲(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4.【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5 【磬】 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翻译: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赏析: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冰从盆里剜出。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表达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儿童的调皮与可爱。(原来写的是铮,有人指错,特查了一下,网上就是有两个版本的,康熙字典中铮有“又钲”的注解,现在铮一般指金属击打声,钲的解释是一种乐器,有两种形制,一种像有柄的小钟(一般是指这种),一种指的是南方的像锣的乐器(地域性的),所以这里用钲更恰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