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的由来(楹联的起源)

楹联的由来(楹联的起源)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5-11 03:04:51

楹联的由来

、楹联的起源,最早可追溯于避邪的桃符。远在周秦时代,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以用于驱鬼除邪。《后汉书?礼仪志》载:“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止恶气。”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一棵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见鬼祟,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便在春节时用桃木板画上二神像,以去鬼瘴,这一风俗被人们继承下来。到了宋代,人们已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将乞求吉祥或驱鬼避邪的联句写在纸上,贴在门上,这就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门贴。

2、楹联,俗称对联、对子、联语等,是由两串等长、意思完整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它讲究对称平衡、音韵和谐,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

对联又叫楹联,是写在纸、布、或者竹子上的对偶语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联的由来主要与古时候的桃符有关。

相传桃木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周朝时期,人们便把写有神荼、郁垒名字的桃符悬挂在门上,以去除厉鬼。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后蜀主孟昶也亲自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句子贴在花蕊夫人的大堂之上(这也是我国第一幅对联)。明代时期,民间对对子的习俗开始流行,对联的名字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到了今天,在春节这天贴春联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作为利用汉字特征写成的一种民族文体,对联还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