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是怎么建起来的(广州塔是怎么修建成功的)

广州塔是怎么建起来的(广州塔是怎么修建成功的)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5-10 09:57:36

广州塔是怎么建起来的

1、地基

广州塔坐落在新城市中轴线与珠江景观交汇处,然而,离珠江太近不仅意味着地基松软,更要求塔基要承受很大的水压。

首先,将混凝土核心筒的巨大底座,直接建在基岩上,基岩是陆地表层中的坚硬岩层,一般被土层覆盖埋藏深度几米到几十米不一,比较适合用来作大型建筑工程的地基。

其次,为外部的立柱打下基础,工人们在核心筒周围挖了一圈竖井,每根竖井有20米至40米深,4米至5米粗,挖井的过程中,用环形混凝土梁固定,以防止潮湿的土壤进入竖井,挖至基岩之后,再用混凝土浇筑竖井。

最后,在竖井的顶部架起一圈环形的混凝土梁,以此链接竖井与巨大的立柱,这就相当于塔的每一根立柱,都拥有了自己的柱桩,向下深入基岩。历时整整一年,平均约30米深的塔基打造完毕,广州塔有了坚实的基础,地面上的工程即将开始。

2、结构

为了改变传统电视塔那种“像是一根长针上插着个甜甜圈(观景台)”,设计师在广州塔的造型上做出了创新:把钢柱扭一扭,就有了广州塔的“小蛮腰”,不必担心纤腰会断掉,因为中间的收细的部分让钢柱更紧密、坚固,而上下的更宽松、轻盈,就像一根骨头,两边大、中间细,其实中间的骨壁更厚实。

为了更好地理解工程师的想法与塔的结构,需要把小蛮腰拆开来看:塔的中心是一根混凝土空心圆柱,用来容纳电梯和楼梯,我们称它为核心筒。

核心筒上添加5个空间,作为景观走廊和设备楼层。

为了结构更加稳固以及塑造出理想中的腰线,工程师们用24根钢柱包裹核心区。

但纤细的腰身有一个缺点,高塔可能在这里变形,为了避免变形,工程师在立柱内侧增加了钢环梁,形成坚固的格栅结构。

鱼骨给了工程师灵感,同样是两边宽阔,中间狭窄的形状,骨头中间部分的骨质格外厚实,因而更加结实,工程师也在最纤细的地方将环梁收紧,以此增加强度,同时底部和顶部要放宽间距,去掉更多材料,使塔身更加轻盈。

接下来就要着手搭建了,广州塔由四千多个构件组成,就拿立柱来说,每根立柱由数十段小构建组成,每个构建非常巨大需要逐一安装。

搭建的具体做法是:用起重机把钢铁构件吊上去,然后再固定位置,接着由工人们把各个构件焊接起来,形成无缝的钢骨架。

3、稳定性

高层建筑有一个天然的敌人,就是风,广州塔也不例外。

广州塔在台风多发的广州,曾经被“诟病”的纤纤细腰以及复杂外网结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是她的纤腰,看似弱不禁风,其实更容易躲开风的漩涡,而开放式结构也让风的力度不往一处使。

风刮过小蛮腰时,塔身整体网状的漏风空洞“扰乱”了漩涡风,扭曲的身姿减少了塔身的笨重感,大大削弱狂风带来的摆动。

不仅如此塔内还设有一个隐藏装备:在电视塔靠近顶层的中央核心筒内,有两台装满10万升水的大水缸,水的晃动抵消了震动,水缸(减震器)可以沿轨道移动,强风中可以移动超过1米,而旋转餐厅里的红酒可以不洒一滴。塔内灭火机器人的水也是由水箱提供。

塔身采用特一级的抗震设计,可抵御强度7.8级的地震和12级台风(149+km/h),设计使用年限超过100年。

建造广州塔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钢材和水泥,还有钢化玻璃。

广州塔整个塔身是镂空的钢结构框架,24根钢柱自下而上呈逆时针扭转,每一个构件截面都在变化。钢结构外框筒的立柱、横梁和斜撑都处于三维倾斜状态,再加上扭转的钢结构外框筒上下粗、中间细,这对钢结构件加工、制作、安装以及施工测量、变形控制都带来了挑战。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