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神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商朝末年周武王与姜子牙等众神仙联手,消灭了妖魔鬼怪和纣王的故事。小说中描写了许多仙神、妖魔和人物的形象,展现了一个浩大的神话世界。这部小说通过对人性、道德、忠诚等问题的探讨,表现出人们对于正义与邪恶、善良与邪恶、忠诚与背叛等价值观的不同选择和思考,是一部富有深刻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经典之作。
《封神演义》主要讲述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小说开头第一回到30回,以及87回到结局,基本取材于《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并借鉴了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主编的《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西周部分内容,辅以其他史料和幻想成分,扩充改编而成。
小说从纣王帝辛到女娲宫进香,调戏女娲娘娘开始,以女娲吩咐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三妖“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使武王伐纣,以助其功”为楔子,详细叙述武王代纣,姜子牙封神的经过,揭露纣王设炮烙、剖孕妇等暴行。作者假借历史事件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了明代社会厂卫特务横行、帝王骄奢淫逸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人民对暴政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仁政的渴求和向往。
书中把武王伐纣确定为正义的事业,积极地宣扬了“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观。对哪吒闹海和剔骨还肉的描写,表现了反封建伦理的叛逆思想。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作者本身思想的狭隘性,《封神演义》在内容上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一定程度地宣扬了宿命论,肯定神权、王权以及女人祸水等封建思想。鲁迅评其“较《水浒》因失之架空,仿《西游》又逊其雄大”。
尽管如此,《封神演义》仍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较高艺术性,我国古代的一部具有较高文学成就和具有一定影响,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神魔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