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乐大铜壶的故事(一把铜壶的故事)

关于可乐大铜壶的故事(一把铜壶的故事)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5-11 11:16:53

关于可乐大铜壶的故事

1 可乐大铜壶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2 可乐大铜壶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年轻人通过喝下可乐大铜壶中的神奇饮料,获得了超凡的力量和智慧,最终成功解救了被恶势力困扰的村庄。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和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这个故事也可以引发对于个人潜力的思考和探索,激发人们追求自我成长和突破的动力。

铜壶曾经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器物,其实越是我们身边的东西人们也容易忽视,殊不知,这小小的铜壶中也有大世界。在漫长的历史中,铜壶的大小、造型、主要用途都有不小变化,尤其是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铜制器皿更是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原本的铜壶渐渐淡出日常生活,走入收藏领域,今天带您看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铜壶和铜壶背后的故事。

龙嘴铜壶沏茶汤

收藏品中含回忆

“大铜壶里积煤柴,白水清汤滚滚开,一碗冲来能果腹,香甜最好饱婴孩”,这大铜壶在老人的记忆中是和温暖的茶汤联系在一起的。“茶汤”相传源于明代,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就连沏茶汤的大铜壶也逐渐成为了收藏品。

过去沏茶汤一般用的是龙嘴大铜壶,这种铜壶的个头大,外观十分精美,是纯手工制作,全铜,一般龙嘴大铜壶可盛水40公斤。从一片铜打出一个壶,这需要经过上万次敲打才能成形,有的更多达10余万次。每一次锤打都是工匠与铜之间的对话,也因为这个对话造就了铜打壶的优美与隽永,这是工业化量产、模具制造永远无法追赶的气韵。铜壶上部和下部各有一圈铜饰花纹,壶嘴和壶把的上方镶饰着一条铜龙,有的铜壶壶嘴饰一大龙头,壶把就是由一条龙构成,龙须、龙爪、龙鳞清晰可辨,龙嘴上伸出两根龙须尖端有两个红绒球,随着冲水的过程而不停颤动。

冲茶汤时要先将黄米放入碗内,用热水调匀,然后用特制大铜壶里的开水冲入碗内,将其冲熟,撒上红糖就好。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要做起来就难了,那么大的壶,一手执碗、一手扶壶柄,开水一出壶口,正好注入碗内,要一气呵成,才能冲熟茶汤,水出得猛,会浇在自己手上,烫了自己,这里面全是功夫。

牧区人离不开的铜壶和奶茶

各式各样的铜壶在北方地区尤其多,对于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大家都知道,牧区人都喜欢喝奶茶,这主要有三种因素导致。一是因为在牧区和高寒地区肉食较多,蔬菜很少,需要奶茶来帮助消化;二是因为草原上的气候多为冬季寒冷,夏季干热,冬季大量饮奶茶可以迅速驱寒,夏季可以驱暑解渴;第三是牧区的人口比城市稀少,各个居民点之间距离较远,外出放牧或办事,口渴时不容易找到饮料,离家前喝足奶茶,途中再吃些干粮,可以较长时间耐渴耐饿。过去人们熬奶茶没有现在这么讲究,奶茶的原料简单,茶和牛奶或羊奶,把砖茶捣碎以后,放入适量到铜壶里面,加水煮开,再放入适量的牛奶或羊奶,加少许食盐,奶茶就好了。而在牧区最常见的铜壶和人们印象中“矮胖”的水壶有一定差别,它的造型以长筒形最多见,壶身的一侧带有把手,可以悬挂在马鞍上,方便携带。时间一长壶的内侧就会留下和马鞍摩擦的痕迹。

同样是铜壶,到了南方地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说成都有名的盖碗茶,沏茶时也要用铜壶。那种壶嘴长达一米多的大铜壶,在茶馆的堂倌们手中成了一种噱头,其随手间就把装满开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北方铜壶的造型更加突出实用性,你怎么玩也玩不出那种花样来。

除了这种大铜壶,还有不少小铜壶,有温酒的,也有沏茶的,这类铜壶的体型不大,有不少构造精巧的佳作,其中一些铜壶上篆刻有诗词、字画和花纹,主要是用于观赏,其中又以茶壶居多。

盛酒放水还计时

小小铜壶作用多

铜壶是做什么用的?如果您拿这个问题随便去问人,大家的答案肯定和煮水沏茶有关,可是您知道吗?过去的人拿着铜壶倒酒,还用铜壶计时,从不用它去煮水。

铜壶作为一种盛放液态物体的器物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最早是用来盛放酒水的,在《诗经》中就有相关记载。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铜壶的造型千奇百怪,和现代人常见的壶相似点不多。商代的壶多是扁圆形,大腹、贯耳、圈足。西周的壶圆形长颈,大腹有盖,两旁有耳,作兽头衔环。春秋时的壶,鼓腹长颈,肩上有两个伏兽。战国的壶更接近于后来的瓶子,还出现了方形、八角形、瓠形等形状比较特别的壶。

如果你去故宫博物院参观过,可能见过我国先民们用来计时的铜壶。要知道我国古代是没有钟表之类的计时工具的,那该怎么计算时间呢,聪慧的古人利用了铜壶和水,这种计时工具也叫铜壶滴漏。发明这种铜壶滴漏计时器的年代现在还没有定论,据说在夏商时就已经出现。当时的人在铜壶内盛满水,壶身靠近底部处有一个小洞,壶中竖插一根刻有刻度的木尺,木尺下端固定在一块船形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当水从小洞滴出后,人们根据水位降低后标杆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在诗中写道:“冰残玉甃泉初动,水澁铜壶漏更长”,说的正是这种用铜壶计时的方法。后来为了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将多个漏壶组合在一起使用,壶数最多的是4壶一套,据说仅有两套存世,其中一套是清代制造的陈设在故宫博物院的保和殿。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