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1491.71米
嵩山的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总体成近东西走向的一系列背斜向斜穹窿构造组成。断裂以北西南东为主,把嵩山一分为三。
嵩山岩石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包括向斜和背斜。岩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或者说在低应力作用下,改变了岩层的原始产状,不仅使岩层发生倾斜,而且大多数形成各式各样的弯曲。褶皱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
嵩山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断层的规模有大有小,所波及的深度有深有浅(深可切穿岩石圈或地壳,浅可切穿盖层或只在地表);形成的时代有老有新;有的是一次构造运动的结果,有的是多次构造运动的结果;有的已不活动,有的还在继续活动;形成断层的力学性质或张或压或剪,各不相同。
数据如下: 东岳泰山1545米,西岳华山2200米,南岳衡山1290米,北岳恒山2016米,中岳嵩山1523米。 1.中岳嵩山简介: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 西周时成称为 “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泰山,右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 地处登封市西北面,西邻古都洛阳,东临郑州,属伏牛山系。介于东经112°56′07″~113°11′32″,北纬34°23′31″~34°35′53″。 2.地理位置: 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 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 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 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素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