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黄豆、磨浆,这两步大家一般都有做得很好,就不说了;
二,烧浆,烧浆时间不可太短,达到100度后,还烧最好还保持三----------五分钟,我看好好几个石牌的人豆腐坊,因为赶时间,总是一烧开就停了。因为在高温下,时间长一些,大豆蛋白质分子变大,对水份的保持能力增加,对提高产量很有帮助;
三,酸碱度:也是就PH值,PH值小于6.8,偏酸,凝固加快,产量低,口味不好,质感粗糙;PH值大于7,偏碱,豆花小,不能保持水份,产量也低,同时,成品软疲无力。解决方法,偏酸时,加1%的碱水调节。一般很少偏碱。我看石牌牌的豆腐坊很少备有PH试纸,没有形成好的习惯。
四,点浆,点浆温度,最好在80度左右,石牌师傅们都是凭经验,我只在北京一石牌人的豆腐坊里见业主用温度计测温点浆,他的产量总是很好。温度高了,凝固快,产量低;但温度低了又不利后面工序。温度低于65度,品感也很不好。
五,凝固剂,石牌豆腐坊多用石膏,据说,用氯化钙或醋酸钙,产量更高,品味更好。因为氯化钙或醋钙使大豆蛋白质更慢。这里说一下,蛋白质凝固越慢,所所形成的的网络内部的孔眼就越大越多,这样它的保水性就越好,越快则相反。
六,加少量生粉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我的一哥们常这样做,他对外从来秘而不宣。而且他做的豆腐、千张产量高,品质更好,口味更佳。不要错误地认为这是在做假,这是有食品科学研究专家的成果为根据的。还有一种专用的食用吸水淀粉也可以用。生粉千万不能加多。一百斤豆子的浆,加2------3两吸水淀粉,或者2-----4两生粉。按石牌人一个活40斤豆子计,加1---2两生粉即可。
1、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2、将生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3、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4、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5、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6、制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