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bái fā sān qiān zhàng ,yuán chóu sì gè zhǎng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ú zhī míng jìng lǐ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译文
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是因为忧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秋浦歌
李白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白 发 三 千 丈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缘 愁 似 个 长 。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不 知 明 镜 里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何 处 得 秋 霜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作品赏析
全文赏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
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