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容易分心、走神。
2. 记忆力差:学过的知识点很快就忘记,难以记住新学的内容。
3. 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学习当成负担,不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4. 理解能力不足:难以理解知识点,需要多次讲解才能明白。
5. 缺乏学习策略: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无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低下。
6. 情绪控制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负面情绪影响,如焦虑、担忧等,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7. 缺乏自律: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容易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等,导致学习时间不足。
8. 沟通能力不足:在与老师、同学交流时,表达不清,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
9. 缺乏探索精神:对问题缺乏好奇心,难以深入思考,导致学习停留在表面。
10. 难以适应环境: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学习任务,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表现:
1. 学习意识、学习习惯普遍差。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被动学习,求知欲低,没有听讲、思考、笔记相结合的习惯,没有问题意识或不会提问题,更没有积极回答问题、相互讨论、辩论的习惯。不注意学习的科学性,没有可靠的学习方法,笔记本、作业本、识记本、试卷、学辅资料等不易保存,有些学生甚至连词典都没有。喜欢“吃现成的东西”,习惯了“灌输”“上课不动脑筋”“不动手”的学习方式。
2.新课改背景下,不适应大概念学习、探究式学习、大单元教学、群文阅读,阅读速度慢,阅读面狭窄,大多没有阅读笔记。
3.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力低,记忆力也差,知识散乱,更没有系统的记忆和认知力。不会辨别、搜集、梳理、概括信息,文体、章法意识欠缺,表达随意。不习惯知识的大小、前后、内外的关联,不会学用结合及其条件分析,习惯了“做题就是学习”,对知、行、情、意的辩证关系更是茫然。
4.对关键信息不敏感,不注意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审题,无效教学、无效作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