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希望孩子健康又聪明。过去,这种关注更多地集中在孩子身体健康上,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父母不仅希望孩子长高长壮不生病,更希望孩子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恰当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完善的认知功能、在各月龄段表现出的良好心理特征,适宜的情绪和行为。
儿童生命早期的认知、思维、情绪、情感等,蕴含着个体未来发展的萌芽和基础,当对孩子的发展有了更高要求,那么父母的问题也来了:每位父母都不陌生的早教,到底是什么?如何看待早教?早教教些什么?孩子都需要去早教班吗?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早教?早期教育有哪些重要原则?……今天,我们来说说孩子的早教。
早教的概念起源于西方,特指早期教养和教育。按照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的定义,早期教育是指对0~8岁孩子实施的教育,在我国则主要指孩子0-6岁的学龄前阶段,其中又以0-3岁最为关键。
早期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很广,如感觉统合、身体运动、社会交往等,还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观察习惯等的养成,概括起来就是五个方面:社会、情感、审美、智力和语言发展。早期教育的过程,就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促进儿童在以上方面全面、健康发展,促使潜力的充分发挥,为孩子多元智力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家长所关注,而父母们自然而然的想到,是不是可以通过早期教育机构,来完善对孩子的早教。也正因如此,现在各类婴幼儿的早教机构非常多,环境、设施、活动以及早教班所宣传的各种优势,吸引着一心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父母。
不可否认,规范的早教机构对孩子的心智发展有一定启发和推动,有助于孩子体验和掌握生活的能力,培养或增强孩子的兴趣爱好,同时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和同龄孩子接触接近的社交小环境,这对孩子的社交、情绪发展、语言的发展等,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孩子后期的认识、情感、人格等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围绕着早期教育,家长们还存在着一些错误认知。为什么会存在这些误区呢?一起来看看。
误区一
早教就是上早教班,因为是专业机构
早教≠上早教班,早教班绝不能代替家庭及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所以,父母是最好的早教老师,家庭和大自然就是孩子最好的早教场所。国内外成熟的早期教育模式已经证明,高质量且有意义的早期教育,是以父母为核心和主体、家庭教育主要形式的。
正因为家长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向注重儿童早期教育的美国,在2016年由卫生与公共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联合出台了《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政策声明》,明确指出:“家长参与”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核心,家长应作为合作伙伴,系统地参与儿童的发展、学习和快乐成长的一系列活动和项目中,并且参与对这些活动、项目和体系的规划、发展与评估。
儿童尤其是0~3岁的婴幼儿,在家庭和主要带养者的身边成长,很难受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父母与宝宝在一起的时间最多,能最直接和敏感的体会到宝宝的发展和优势劣势,良好的早期教育,就是在家庭生活的日常点滴中,润物细无声的传递给孩子的。
在家庭条件允许下,理性选择合适的早教班固然很好,但只能是拾遗补缺。若是盲目的认为每周带孩子上几次早教课就是早教,或寄希望于早教班能解决孩子的某些问题,忽略了在日常亲子教育中引导孩子认知、行为和情绪发展中的责任,正可谓得不偿失。更何况,当前国内早教市场火爆吸引了很多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加入,导致师资水平、服务能力、课程设置等都良莠不齐,所宣称能达到的效果也难以衡量。
误区二
大家都在上早教班,有条件也去上上也没坏处
上早教班不能随大流。
仅因为担心孩子某一方面会落后、或是希望孩子能在某些方面出众,而送孩子去早教班,是不可取的。每个孩子都带着不同潜力和天分来到这个世界,在发育过程中孩子们既有共性——会经历相似的发育阶段,也有明显个性——表现出个体化的发育速度和优势,这就形成了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长,也呈现出不同的弱点和不足。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变化与成长,应尊重孩子个体化发展中呈现的差异。
希望通过机构培养来弥补孩子暂时或部分的弱点,或盲目追求某些方面高水平的发展,是成人培训的思维。
目前各类机构对早教的宣传的确是令人颇为动心。相关研究对采集到的早教机构常用广告宣传语,通过关键词的云分析发现:“精英”、“领袖”、“天才”、“赢在起点”等词,是早教机构宣传的常用高频词汇,这些宣传语抓住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吸引着家长们报名各种课程。
在不恰当的渲染下,父母可能会被蒙蔽双眼,就好比一辆公共汽车开来,等候的人一拥而上,大家都上了那我也赶快挤上去吧!却没去想想:这辆车究竟能否到达我们的目的地?
误区三
早教就是早一点教,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早教”绝不等于“早一点教”。
2017年上海市对2138名家长的调查表示,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早教课程的原因,40.4%是“不想落后于其他人家的孩子”。
针对儿童的早期教育的确会考虑儿童不同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或称关键期),但是早期教育中,片面强调要抓住孩子的语言、数字、音乐等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似乎错过了这个关键期进行教育,孩子的最佳发展就会错过,就难以达到最佳的能力,这种片面的宣传或认知,会让家长误以为早教就是“早一点教”,目的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是明显的误区。
要再次强调,早期教育是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开展的适宜教育,父母通过提供良好的早期发展环境,促进孩子年龄段应有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绝不是提早让孩子接受与年龄发展不相称的、超前的、过度的学习。
如果我们以运动来比喻人生,我们一定会将其比作漫长的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跑。孩子成长的路上,充满诸多可变因素,早期教育只是孩子人生教育中的一个部分,以“起跑线”之说来强调早期教育,对孩子漫长人生的发展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意义。
误区四
早教就是教孩子知识、技能,
能开发智力的早教内容
早教≠认知教育。
对上海市2138名家长的调查还表明:51.1%的受访家长认为早期教育是开发智力,22.2%的家长认为是各项知识、技能的学习。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超前进行的学校教育,要像小学生那样系统地学习认字、背诗、阅读等,这种对早教的误区在家长中不在少数。
显而易见的是,父母不会让未学会走路的孩子学骑车或踢球,然而某些时候,父母却会让刚学会说话的孩子背唐诗和三字经,让刚学会认数的孩子练加减法、让刚学会唱儿歌的孩子日复一日练琴……如果早期教育的内容,不顾孩子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是以知识灌输(如注重让孩子认字、背诗等活动)或片面追求技能(如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过度训练)为主,那么这无异于拔苗助长,不仅可能损害孩子学习能力的发育,也可能遏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
学龄期儿童要花很多时间参加学校课程,完成数学、语文、历史等的“学业学习”,但儿童早期(学龄前)的学习,是明显有别于学龄期儿童的,是在自身的成长中学会各种知识和能力,所以早期的教育,也应当融入到成长中,强调“体验”式教育:每日的生活、喂养、游戏……都是孩子早期教育的“课程”。
孩子在这些“课程”中,通过具体的、视触嗅听等多感官参与的体验,主动、积极地参与在认知活动中,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是孩子需要和感兴趣的,孩子就会调动全部智慧去探索和尝试,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获得了成功,孩子会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更深入的探索和认识他们周围的事物,并从中增长知识,这样的早期教育过程,才是真正有效的。
儿童早期的发展是一个多维过程,智力仅仅是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一个方面。儿童在社会、情感、审美、智力和语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会交错影响,某个领域中取得的进展,能成为其他领域进展的催化剂,同样,某个领域的发展延迟,也能触发其他领域的发展延迟。因此,早期教育的内容,必须从整体出发,由儿童发展的规律和潜力所客观决定,不是父母或早教老师主观规划的。为了发展智力而将学校为学龄儿童设定的“学业学习”,提早到学龄前阶段,不可取。
误区五
早期教育,只是针对孩子的教育
早期教育的对象并非只是孩子,家长更需要接受关于儿童早期发展的教育。
对选择参加早教课程的家长来说,早期教育课程其实是父母获取育儿知识、技能的良好途径,然而同样的调查显示,让孩子参加早教课程的家长中,仅6.3%是为了获取早期教育的知识。可见当前绝大多数的家长并未意识到,父母本身也需要早期教育。
早教过程帮助孩子实现良好发展,另外一个意义还在于,父母能学习如何真正了解孩子,如何当好父母。作为每个生命早期最重要的老师,父母可算得上世界上最重要的“职业”之一了,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似乎并没有与这一“职业”相对应的培训,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父母大学”,很多父母在他们成为父母之前和之后,并没有掌握足够的关于教养儿童的知识。每位父母都爱着自己的孩子,尽心尽力的养育孩子,但爱和养育,也都是学问,父母要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需要学习。
目前国内的早教课程设置,其辅导对象主要是孩子为主,家长为辅,针对家长的辅导课程极少。那么家长们在选择以及参加早教课程时,应更加关注与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方法,树立科学、正确的早期教育理念。这样,平时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才会更有质量,也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很明确:孩子的早期教育很重要,主要的施教者是父母,主要的施教环境是家庭,其重要前提是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好的早期教育机构,仅作为良好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那我们再来看看,如何选择早教机构。
目前我国的早教机构主要有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政府开办的早期教育指导中心,有财政支持,目前仅在部分一线城市开展;
第二类是托班,主要是各类幼儿园协助家长教育孩子,而在园所内设立的宝宝班,这类早教机构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的专业保障;
第三类是各类培训学校的延伸业务,虽不是专门针对早期教育,但在培训场地、师资等方面也具备了基本教育条件;
第四类是以咨询公司等名义从事早教业务的机构,这类早教机构不同于二、三类,只需有一定的注册资金,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即可。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早教机构都属于第四种类型。爸爸妈妈们在选择的时候,需要重点考察早教机构的类型和资质,此外,综合考量早教机构的环境是否安全、卫生、离家距离是否合适等,不要被众多的宣传弄花了眼。最重要的是,带孩子多试听几家,遵从孩子的兴趣再做定夺。
随着宝宝的年龄增长,很多宝妈都遇到了是否该让宝宝识字的问题。作为过来人,我觉得应该尊重宝宝的意愿,不能强迫他识字。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游戏和故事来接触文字,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同时与宝宝多互动,呵护孩子的兴趣,让他真正喜欢上识字。
有些宝妈应该和我一样平常工作忙,陪伴宝宝的时间少,爷爷奶奶带孩子可能会遇到口音重,或者不识字的情况,购买读物没人陪宝宝互动,宝宝的兴致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给宝妈们推荐一个APP【猫小帅学汉字】,同类型的产品有很多,但是为什么我就推荐这款呢?因为它课程一次收费就能终生享受哦!
课程以冒险故事为主,宝宝使用时有一种听人讲故事的体验,课培养宝宝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有各种小游戏作为复习环节,可重复学习,加深宝宝的记忆。
担心宝宝眼睛的家长也可在设置中设置学习休息时间,培养小朋友的用眼习惯哦。
你好!
关于上不上早教是一个选择性的问题,孩子爸妈如果有时间也有耐心和科学的育儿方法,完全可以让孩子在家,跟着你来进行早期的教育。
如果说孩子爸妈平时要上班,比较注重早期教育,希望抓住孩子的早期教育,老人带孩子又担心错过早期的学习启蒙期,则可以把孩子带到早教中心去。
毕竟,早教中心那里有专业的老师,有专业的教具,还有很多同龄的小孩子一起互动游戏,都会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更有系统的一个学习。
具体如何选择,前提是家长自己要对孩子上早教中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自家孩子的年龄是否适合去早教班,切勿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