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美州:
(1)位置:
A.纬度位置:56°S~12°N。
B.海陆位置: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加勒比海,西北与中美地峡相连。
(2)大陆轮廓:
A.北宽南窄,在40°S以南收缩为半岛,热带区域所占经重较大,大部分在10°N~30°S范围内。
B.海岸线平直(比非洲曲折),沿海缺少海湾,半岛很少,深入大陆的海湾只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湾。
(3)地形:
A.安弟斯山脉分布在南美西部贯穿南北,阻挡东西气流(包括东北、东南信风),起到屏障的作用。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差异。
B.高原和平原分布在东部,地势低,使气流可直入大陆。
(4)大气环流:
A.大陆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半永久性的副热带高压中心。
B.北部: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
C.南部常年受西风环流影响。
(5)洋流:东为巴西暖流,西为秘鲁寒流。
北美州:
(1)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7°N~72°N。北回归线经过其南部,北极圈经过其北部,赤道不经过北美洲,无热带雨林气候。
B.海陆位置:处在三大洋之间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北冰洋。
( 2)大陆面和轮廓:2422.8万平方千米。
北宽南窄(尤其在30°N以南更加窄,收缩为地峡带)
(3)地形:
A.西为科迪勒拉山系,使北美气候形成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不同气压系统。
太平洋沿岸:北为夏威夷高压,南为阿留申低压
大西洋沿岸:北为冰岛低压,南为亚速尔高压
B.中部平原:南北纵向,利于南北气团的流动,使气候多变性明显。锋面上的气旋活动频繁,尤其在冬季,天气变化非常大,使美国灾害天气多。
美国中西部,因地形平坦,北部寒冷气流向南侵,与南部的暖湿气流相汇,易形成龙卷风。
(4)洋流:
A.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40°N以南),阿拉斯加暖流(40°N以北)
B.西洋沿岸:墨西哥湾暖流(35°N以南),拉布拉多寒流(40°N以北)
C.格陵兰暖流(向北流),东格陵兰寒流(向南流)
(5)大气环流:
副高受地形分割国东西两部分,分为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两个活动中心系统。
A.平洋沿岸:气候带按纬向地带性变化分布,风带的南北移动,使风向有冬、夏季的变化。
B.基山以东:活动中心:冰岛低压(冬季强,夏季弱,位置偏南)
亚速尔高压(冬季弱,夏季强,位置偏北)
落基山东侧冬季易受焚风影响。
C.印度群岛和中美地峡:受地形影响较大,常年盛行东北风。
北美洲气候:
1、西部沿海气候:
(1).西部沿海北部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
(2).西部沿海中部气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3).西部沿海南部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
2、东南部沿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陆地热,形成低压,致使风从海洋吹来)
3.中部平原——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从东部看,深居内陆间,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从西部看,受落基山脉的阻挡,来自于大西洋的水汽过不来)
4、山区还有山地气候
45、大陆北部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三种类型的分布,受极地气团影响
南美洲气候特点:
(1)温暖湿润的大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3)气候类型结构具有独特性(东西分异明显,与北美相似)
成因:
(1)位置:
A. 纬度位置:56°S~12°N。
B. 海陆位置: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加勒比海,西北与中美地峡相连。
(2)大陆轮廓:
A. 北宽南窄,在40°S以南收缩为半岛,热带区域所占经重较大,大部分在10°N~30°S范围内。
B. 海岸线平直(比非洲曲折),沿海缺少海湾,半岛很少,深入大陆的海湾只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湾。
(3)地形:
A.安弟斯山脉分布在南美西部贯穿南北,阻挡东西气流(包括东北、东南信风),起到屏障的作用。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差异。
B.高原和平原分布在东部,地势低,使气流可直入大陆。
(4)大气环流:
A. 大陆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半永久性的副热带高压中心。
B. 北部: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
C. 南部常年受西风环流影响。
(5)洋流:东为巴西暖流,西为秘鲁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