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怎么看待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再不珍惜失去了又可惜是什么心理)

心理学上怎么看待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再不珍惜失去了又可惜是什么心理)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6-06 15:27:27

心理学上怎么看待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失去是一种哀伤。

失去,意味着原本属于我们的人/物不再属于我们。

比如说,失去一个挚爱的物件,在天灾人祸中失去一只胳膊,或者失去一位挚爱。原本因为TA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是一种暂时的平衡,完整,一旦失去,原来的位置出现一个空缺,生活变得残缺,令人痛苦。

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新的生活,就像等待伤口慢慢愈合,让自己成为另一种状态的完整。

我们赋予某种事物、情感的重要性。

空气和水在很多人的生活中随手可得,大家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而在荒芜的地域,空气稀薄,水源枯竭,甚至出现水比油贵的现象。空气还是那个空气,水还是那个水,由于资源稀缺造成重要程度天壤之别。

比如身边的TA,在每天流水一样的生活里,熟视无睹,每天三餐一宿习以为常。如果某一天,意外离去,原来熟悉的生活变得陌生,回到孓然一身的自己,却已经不再是遇到TA之前的自己了。

如果TA失而复得,TA的重要性也远非之前可以相比。

年少的时候急着离开父母去看外面的世界,年长了发现父母才是自己的根,无论走得多远,都像风筝的线牵挂在父母的手里。

其实这个物,人一直都在,重要性是我们赋予。当我们感受到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他们是重要的,是值得珍惜的。

珍惜有两种,珍惜当下,和失去才珍惜。

在家人身边的时候,我们就懂得他们对我们的陪伴和支持,善于感恩和回报,是珍惜当下。

当失去的时候,才感受到他们对于自己的意义,悔不当初没有好好珍惜。

后悔是希望失去不曾发生,希望因为失去带给自己的不安,不便,损失不曾存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愿望。

当拥有某件物品,家人的爱,朋友的友谊的时候,习以为常让我们对于拥有的感受阈值提高,感觉不到拥有的快乐。失去了会在我们的心里造成巨大的落差和残缺,这是失去才懂得珍惜的原因。

珍惜最好的方法是感恩。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相信所有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所有的陪伴都是有期限的。

看到TA们的存在,感谢TA们到来给予我们的爱和陪伴,哪怕有一天消失了,相伴的时光都是美好的,没有遗憾的。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却有恃无恐”,这是陈奕迅“红玫瑰”这首歌里的一句歌词,很扎心,也很现实。

就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心理学的很多知识,首先就是“损失厌恶”,换句话说,其实珍惜的不是这个人或者这个事物,只是讨厌那种失去的感觉而已,就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这个理论在人与人之间更为明显,特别是当一方的状态从“被偏爱”转变成为“已失去”,从中产生的落差感会让人产生一种贪恋或者迷恋的心态。

第二个层面源自于习惯,想像一下,每天睁眼它就在你左右,从清晨到黄昏,好似从不曾离开,它懂你的喜怒哀乐,经历你的成功失败,不知觉间俨然成为你身体的另一半,却又在某个深夜悄然消失,好似不曾出现。存在时理所应当,但消失后也带走了你的一部分,能够填补的就只剩下了空虚和寂寞。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这是大话西游中的追悔莫及,但又为时已晚。

最后还是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