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俏皮话(山东方言个性口头禅)

山东俏皮话(山东方言个性口头禅)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6-06 15:34:23

山东俏皮话

山东话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方言之一,也有一些俏皮话和幽默用语以表达特殊的意思。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山东俏皮话:

1. 这位**,咋弄的啊?(这个**,怎么回事啊?)-- 用于询问某人的情况或行为有何问题。

2. 别扌乱吼,着吼你吃狗不?(别乱喊,你是吃狗肉的吗?)-- 警告别人不要胡乱说话或喊叫。

3. 不嗔不骂,不敬不听。(不生气不骂,不尊重不听。)-- 形容一个人温和、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

4. 就着茶叶蛋打个结巴。(就连茶叶蛋都会说结巴。)-- 形容说话结巴或口齿不清。

5. 五十六,勾你一下。(五十六,给你一下。)-- 谐音,“勾你一下”表示义气相帮,表示支持或帮助。

请注意,方言和俏皮话的使用方式和地区有所不同,因此只是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山东俏皮话,具体使用时还是要根据情境和语境来判断使用的恰当性。

山东人见了面,开口:“咱爹咱妈好吗?”这个“咱爹妈”,不是我的爹妈,只是你的爹妈。但套用了“咱”,好像也兼容我的爹妈,瞬间将我们俩捆绑成同胞兄弟了,亲切地融为一体了,然后就没有距离了,甚至两肋插刀。而上海人说“侬姆妈”,则不兼容我姆妈,路归路、桥归桥,一码归一码。 

  作为商业城市,上海人的习惯就是交易习惯:“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指示精确,泾渭分明。“咱爹咱妈”反映了北方的人情社会,含蓄、含糊,甚至可以不分彼此。在山东,托人办事,刚想说声谢,对方就会拍着你的肩膀:“嗨,咱是谁啊!”此处的“咱”是复数,包含你与我,咱,就是“被窝里伸腿——没外人”,相当于上海人的“兄弟道理!”但上海人“亲兄弟、明算账”。

  在人情社会的山东,做人要“憨”,肯吃亏,在小县城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到处是熟人,这次吃亏,下次可能获得超值回报,“朋友朋友,有来有去”。在上海这个商业大都市,到处都是“似曾相识”的陌生人,今天见面,可能终身不见,这次吃亏,未必有下次回报,所以做上海人,做人做事讲究“笔笔清”,甚至朋友间聚餐,也是AA制。我不欠你,你也不欠我。环境不同,为人处世的标准也不同,“憨”到了上海,就是戆。

  二十多年前,鄙人落魄江湖,在泰山脚下、火车站旁经商,每次押货,晚上上海起运,早上到泰山,分配妥当后,我就坐在店堂口看书,等返沪火车,隔壁柜台是本地人,递上一支烟,再递上一句歇后语:“李老板,你这是骑着墙头看报纸——夹墙(加强)学习啊!”倘若换成上海话,就是“朋友,侬老用功格”,表达无误,趣味则无。

  “吃光、用光、当光”的月光族,毛病出在“开销大于收入”,上海人斥之为“脱底棺材”,山东人则还原出他们的消费方式:“蹲着茅坑嗑瓜子——入项不如出项大”,褒贬都在其中!不仅形象,而且生动。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