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祖师,但他在管理学中的地位却十分微妙。在管理学领域,人们总是把斯密看作经济学家,在推崇他的经济学理论的同时又把他置于管理学之外。所谓地位微妙,是指管理学家都客客气气地尊奉斯密为大师先哲,但又不把他看作管理学的圈内人士。
厄威克的名着《管理备要--七十位先驱者生活和工作的历史记载》,收录了从工业革命到古典管理学时期的众多人物,应有尽有,连制造蒸汽机的小瓦特和博尔顿也有一席之地,唯独没有亚当·斯密。因而,如何认识斯密与管理学的关系,至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为管理学的诞生铺垫出理论前提。其最伟大的著作《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国富论》同管理学紧密相关的,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经济人假设的提出
对于管理学来说,必须从人的本性和动机出发来构建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早期的管理学家,无论是泰罗还是法约尔,他们的理论都以经济人假设为逻辑前提。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管理学常常被人们看作是经济学的分支领域。即使管理学获得了学术上的独立地位后,也与经济学不分轩轾,互相呼应。
行为科学诞生后,管理学领域以社会人假设发起了对经济人假设的质疑和挑战,但并未撼动经济人假设的主流地位,反而促使其不断完善,并向其他学科渗透。
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布坎南,正是以经济人假设来研究政治决策,提出了公共选择理论。在管理学领域,经济人假设远远没有过时。在管理学的不同学派中,不管是赞成经济人假设还是反对经济人假设,都绕不过斯密的理论铺垫。
二是劳动分工理论
斯密提出的分工思想,直接导致了管理学的诞生。从数学家巴贝奇到工程师泰罗,都秉承了斯密的分工理论。
科学管理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不仅强调生产技术的分工,而且主张组织结构的分工和管理职能的分工。泰罗所主张的计划与执行分离、计划室与车间分离、职能工长制,都是以分工为出发点。
而分工势必带来相应的协作和统一问题,由此使管理成为必不可少的组织任务,同时也使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管理的各种技术手段,都与生产分工有关,并进而发展为组织分工和管理分工。
可以说,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和分工理论,构成了管理学的理论前提和技术前提。尽管斯密不是管理学的创始人,但管理学却离不开他的理论。
如果说,斯密关注的是企业外部的"交易",那么,管理学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调控"。斯密关注的是"自发秩序",而管理学关注的是"人为秩序"。相反相成,同一源头的不同方向流出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两条理论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