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四座城门分别是: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午门后有五座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紫禁城辟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午门,紫禁城正门。前有端门、天安门、中华门,后有太和门。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布局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俗称五凤楼。午门有五个门洞,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还有左右两个掖门开在东西城台里侧,分别向东西伸进地台再向北拐出城台北面,从午门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故有明三暗五之说。当中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出一次。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门,宗室王公出入右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
神武门,紫禁城北门,故宫博物院正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明称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帝王宫殿北门多名玄武。清康熙年重修时因避讳改称神武门,旧设钟鼓,由銮仪卫负责管理,钦天监指示更点,每日黄昏后鸣钟108响,钟后敲鼓起更,每更打钟击鼓,启明时复鸣钟报晓,皇帝住宫内时则不鸣钟。神武门作为皇宫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重要门禁。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设神武门为正门并悬匾于此。明清时此门外还有北上门,1950年代拆除。
东华门,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东华门以西是文华殿,迤南为銮仪卫大库。东华门靠近太子宫,可供太子出入,清初东华门可准内阁官员出入,乾隆中期特许年高的一二品大员出入。清代大行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梓宫(棺材)皆由东华门出,民间俗称“鬼门”、“阴门”。紫禁城四门中午门、神武门、西华门的门钉均为纵九横九,只有东华门门钉为纵九横八,内含阴数。
西华门,紫禁城西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因宫城总体规划关系,西华门位置不在紫禁城西侧城垣正中,而是偏向午门一侧,与东华门遥相呼应。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武英殿、太和门、文华殿构成贯穿外朝的横轴,东西华门分处轴线两端,既便于外朝使用,也可减少人员出入对内廷生活的干扰。将此横轴继续向东西两方延伸至皇城,恰为东安门与西安门。清朝末期,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光绪帝由西华门离宫仓皇西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