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至于说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是其繁荣期,是有深层次的社会根源的。可以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与书法发展来看看:
第一,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乱世。在这一三百多年历史的动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连绵不断的战争。一切都对中国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当然也包括书法艺术。而长期的动乱让社会更层级都受战乱之苦,文化成为人们对于现实最好的表达与愿望。
第二,魏晋南北朝是门阀政治的高峰时期。自从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乱世中的特色。门阀士族占据大量政治经济资源,他们可以不用努力就可以获得寒族一辈子无法获得政治经济地位,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支撑他们去寄情山水。文学从曹魏开始就受到统治者重视,曹丕曾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就从曹魏开始兴起文学热,特别在东晋时,文学中书法又成为大家族斗争的主要方式之一,从侧面促进了书法的发展。
再看看著名的书法家,从曹魏一直到南北朝:曹操、钟繇、卫瓘、索靖、陆机、王羲之、王献之。
这些著名的书法家,哪一个不是世家大族,都是那一时代的顶级家族。
第三,书法在南北朝时期逐渐以北碑南帖为主。南朝的书法还是有上层社会来推动的,但北方的书法却有所不同了。主要的社会根源是南朝相对于北朝来说稳定一点,而且还是汉王朝,北方世族的南迁,依旧保留了世族的习惯。而北朝相对战乱较多,而且北朝多数是胡人建立的王朝。有名的书法还是出自汉族大家,例如崔家和卢家。北朝受佛教的影响,书法逐渐以碑文为主。
第四,造纸术的发展。纸虽是汉朝时就有,但并不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造纸术进一步提高,纸的应用广泛流传,直接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到晋时,纸已经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但是纸这种东西,用于书法还是一般家庭所承受不起的,世家大族那就不一样了。
第五,楷书、行书和草书的发展。楷书和草书都是出现在汉代,而后楷书和草书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无论是楷书、行书和草书都是便于书写,同时也是书法的主流。
中国历史从三国、两晋而南北朝,从北到南实际上经历了三、四百年之久的分裂,直到隋的建立才暂归统一。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紊乱不定而礼教崩坏的时代,人们无奈于苦难的现实人生,往往难以预料自己的命运,于是由西域传来的佛教找到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尤其到了南北朝时期,各君主显贵希冀从佛教王国得到庇护与慰藉,均崇信佛法,保护倡导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成为占重要地位的思想体系,佛经流布,伽蓝栉比,浮屠林立。随着佛教的空前兴盛,佛教书画也乘势兴起,很快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 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独立地位连同它深入人心的精神文化影响一并如日中天,促成了佛教书画的第一次大繁荣。在魏晋南北时期,佛教绘画成为时代绘画的中心和主体,凡会作画者几乎都能作佛画,而且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等画坛高手首先是由于其精妙的佛画而声名远播的。这一历史时期佛教绘画的主要部分则是寺庙壁画和石窟壁画。魏晋南北朝佛教绘画的成就还不止于此,中国传统绘画的伦理意义为佛教教义所充实,绘画技术技巧渐趋成熟,而书法审美的自觉和研究的热情又促进了绘画技法的自觉和精研,这样,即使在佛教绘画中,绘画也不单是阐释佛理教义的工具,而同时是创造美的行为。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兴盛时期,正是佛教隆兴之时。佛门中高僧大德以书艺为佛事服务者比比皆是,文人士大夫、书林高手写经书碑亦大有人在。魏晋南北朝翻译出的佛经典籍有几千部之多,其对书法艺术的传播和促进画已开始显示出某些中国民族特色了,尽管这种中国佛教绘画民族样式的最后完成要到唐代吴道子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东晋时期的书法艺术的空前繁荣。仅就书法家的人数来说,据《佩文斋书画谱》的“书家传”所载,汉代四百多年中只有书家98人,晋代的一百五十多年中却有书家198人。书法在这时已成为上层封建统治阶级文化艺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不只在为国家写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碑文时才注意书法的美的讲求,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在进行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创造,从中获得审美的享受。如东晋涌现桓玄,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
这个时期,书法同诗、画、音乐一起,成为上层封建统治阶级中有文化教养的人们所爱好的东西,不再仅仅被看作是和封建阶级的政治宣传、政治事务有关的一种工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充分独立地发展的时期。这一段时期中国书法经历了历史性的变化,钟繇把隶书转变成楷书。各民族出现不同风格的书法如魏碑等,直至各种书风不断揉和,形成新的书体,同时也为后世书法的发展走向一个更高的的高度。且这一时期出现大量名家著作也成为书法爱好者们学习的蓝本。所以这一时期的书法对于整个书法史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