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是一种由于强烈对流运动形成的一颗颗固态降水物,其产生的原理如下:
当空气上升时,空气会因受压缩而升温,升温使空气更轻,从而密度变小,当升至某个高度时,达到了所在层中空气的平衡状态,于是再向上运动就不再受压缩作用而冷却,这个时候,凝结核可以形成升华冰晶,随着水气的不断凝结,冰晶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成为足够大的冰块。这些冰块会在云中向下运动,当它们下降时,它们将通过那些载着另外的水滴的空气层。当这些水滴与冰块相接触时,将凝结成新的冰晶,这些新的冰晶会围绕着旧的冰晶形成,最终彼此聚合形成了冰雹。
因此,冰雹的形成与强烈的对流运动密切相关,往往在大气中存在强烈的上升气流,导致水汽凝结成冰晶,随着冰晶大小的增长,最终形成冰雹。一般来说,冰雹会在大气中高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的地区形成,通常在雷暴过程中。
冰雹(Hail)也叫“雹”,俗称雹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气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气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越来越大,多了云托不住,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冰雹一般出现在暖季(即气温较高的时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很高。冰雹来自积雨云,当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时,便液化成小冰珠;随着含水汽的上升气流增大,小冰珠逐渐变大,就可能形成大冰雹。
在阳光强烈的暖湿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很高,发生强烈对流,就为冰雹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