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相似典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故事两个)

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相似典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故事两个)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6-16 15:09:28

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相似典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之后,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推荐,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我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

  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处死。免死后,只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治粟都尉)。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能够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十分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原先,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我的意思,也跟着跑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原先以为萧何也逃跑了,十分生气。之后得知萧何竟亲自追回韩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骂萧何是小题大做。萧何向刘邦详细地介绍了韩信的状况,然后说:“韩信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您若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要夺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最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取吉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发挥了自我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首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个“淮阴侯”。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被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为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1、秦始皇嬴政持策仗剑,灭六国,吞八荒,囊括四海,建立了秦王朝,也算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历史人物。

2、可建立了秦王朝后,他不知修养生息,发展生产,却推行暴政,修阿房、建长城、焚书坑儒、残民以逞,导致天怒人怨。

3、身为戍卒的陈胜、吴广登高一呼,天下响应,秦王朝很快土崩瓦解,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既强大而又短命的王朝。(嬴政在位27年,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仅在位3年。)这里的经验、教训何其深刻,秦朝的灭亡,是他推行暴政的结果,也是人民反抗暴政的伟大胜利。

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水是指“人民”,这里的舟是指“皇权统治”。意即:人民群众可以维护封建政权,也可以推翻封建政权,关键统治者是否顺民意、得民心。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历史,从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的兴衰史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东西。

唐太宗李世民,创立“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知人善任是成功的条件之一。名臣魏征与太宗议论治国之策时,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英明论断,阐明了一个治国安邦的深刻道理。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