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3D建模流程整体可概括为三步:
第一步,建模工具
市面上有许多优秀建模软件,比较知名的如3DMAX、ArcGIS、Maya及AutoCAD等等,通常它们都会提供一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如立方体、球体等,再通过一系列几何操作(平移、旋转、拉伸等),来构建复杂的几何场景。
此步骤的实际动手能力,需要借助培训、视频教程来建立专业基础。
第二步,效果编辑
一般制作普通3D模型,都考虑用最少的面表现最好的效果。依次给模型添加适当的材质纹理、进行展UV,辅助上颜色、法线等各类贴图、创建灯光效果,来使模型变得更精细更逼真,设置好动画,最后渲染导出。
此步骤下,各项贴图的生成制作和动画的设置,都需要借助相应的专业软件。
第三步,可视化与发布
导出模型与贴图素材后,最后一步就是模型的可视化展示、正式发布,而这一步对于创作模型后产生它的价值,也是最重要的。
那么问题来了,其实高模(高细节高精度的3D模型)效果最逼真丰富,为什么不直接使用?
因为一个高模必然有庞大的面数、点数,且对电脑系统配置的要求很高,想在一台普通电脑上运行顺畅都相当困难,展示更无法实现,何况我们想要展示的效果越精细越好。
怎样让模型消耗资源降到最低,而最终结果最好?
因此有了
第四步,模型处理
建模师们会寻找许多工具,来对3D模型进行减面、展UV、烘焙、格式转换等各项处理,目的都是为了使模型变小,同时不破坏本身效果,还能快捷地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