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下8大原则:
1. 导向性原则
基本涵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学习德育的根本原则。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 疏导原则
基本涵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涵义: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4. 知行统一原则
基本涵义: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6.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7.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8. 因材施教原则
基本涵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