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时候,“孝”字当先。虽然也有忤逆之子的存在,但忤逆之子是非常少的。一般来说,绝大部分子女都是非常孝顺的。比如,古代的二十四孝中就有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埋儿奉母、卖身葬父、闻雷泣墓等等故事,由此就可以看出古人对待自己的父母那可是用尽了自己的感情的。
在父母在世的时候,子女会尽孝。如果父母不在人世了,子女也同样会守孝三年。在至亲去世后的三年之中,有些做官的孝子会请假回家“居丧”三年,在“居丧”的三年之中是领不到官府的薪水的;有些做生意的孝子也要呆在家里,隔三五日,去父母的坟头祭拜一次,在“居丧”的三年当中也不能外出做生意;即便是自家种地的农民孝子,也会因经常去父母坟头祭拜而荒废了田园。因此,古人才说“一丧三年穷”
对于红事来说,白事开销也大,丧事作为中国文化中一个以孝义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文化体系,举办葬礼既是对死者的缅怀,也是孝道的传承,所以一般的家庭也是要大办的,于是便有了“一丧紧三年”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家里要是有老人去世,举办一场丧礼也会让一个家庭拮据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