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
如:比如《鸟语花香》一课中,学生对花鸟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却不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课前,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在上课时,通过课件中自然界中的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学生的创作欲望特别强烈,在制作后,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 绘画动、植物有它自身的造型规律与方法,抓住这些规律与方法,就能更快、更好地表现它们的形体特征,在画鸟的造型时,先用课件把鸟的身体概括成一个大的椭圆形(或者是一个圆形与梯形的连接),然后在进行局部的刻画,在画时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相互比例关系,要把握准确。这也是制作中的重点。平时的教学中通过简单的基本形练习(如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三角形和梯形)与实物相结合,使学生对于画小鸟并不陌生。
在色彩的搭配上,孩子们的想象力与表现力让我很意外。整堂课中学生的兴趣很浓。特别是最后的游戏中,课堂变成了森林,鸟儿在自由的飞翔,花儿在灿烂的开放。学生在制作中体验到了快乐。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