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结合白居易《草》整片的意境来说,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要先理解这句古诗的含义:野火烧不完野草,等到春天来临野草又会生长。
原诗听上去浅显易懂,有点像“大白话”,但或许正是因为它的“大白话”,才让它从整首诗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句。
我们可以把某种比较强大的人为势力比喻成“野火”,然后又把它对立面的相对弱小的力量比喻为”春风“。
目的就是畏惧: 若不及时斩草除根,他日必将后患无穷。因此,再没有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准确合适的意境了,唯有此句能言简意赅的表达出敌军的手段和毒辣,同时又透露着他们心里的隐隐惧怕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