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而这一切均与陕北古代的历史有关。陕北高原是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地。可以这样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
《安塞腰鼓》的写作背景 是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中年变法”,放弃了原先所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散文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 其实,他的散文的生命内核还是激扬的浪漫,还是“信天游”的旋律。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回旋的是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
《安塞腰鼓》是一首黄土高原的诗性赞歌,抒发了中华民族坚强刚毅、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