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
(1)“……者……也”系列,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乃、为”系列,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3)无标志系列,如:秦,虎狼之国。
(二)被动句。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词语有“于、见、见……于……、为、被、为所、为……所……”等。
如: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⑤幸而见疑,忠而被滂,能无怨乎?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如: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③王之蔽甚矣。
(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用代词作宾语时,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注:文言文中常见的否定词:弗,莫未,不,无,勿,毋,否。
②疑问句中用疑问代词(何,安,谁,孰,胡,焉等)作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介词的前面。
如:1)沛公安在?
2)乃入见,问:“何以哉?”
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1)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2)父母唯其疾之忧。
④用“……之谓也”或“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巨蟹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这是宾语放在动词“谓”之前的形式,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如: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诗》 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2)定语后置。
①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形式。这种。形式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如: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形式。
如: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③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形式。
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④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形式。
如: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君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介词结构“于……”置于谓语动词后。
如: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介词结构“以……”置于谓语动词后。
如: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4)谓语前置。
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
如:1)甚矣,汝之不惠!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四)省略句。
(1)主语和谓语的省略。
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②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2)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如: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行一不易(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3)宾语省略。
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如: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