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蛇类是变温动物,又被称为冷血动物,体内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蛇的体温也下降,机体的功能也减退。蛇进入冬眠状态,以这种方式来适应低温环境。
又加上冬天的食物减少,这期间,蛇不吃不动,仅依靠消耗体内积蓄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低需要,以防冻伤或饿死,所以蛇冬眠习性,主要起着自我防护作用。冬眠可分为入眠、深眠和出眠3个阶段。入眠动物体温开始降低到稳定地接近环境温度的过程,大约需要一到数日。
1、入眠
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温度。各种动物入眠的环境温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猬27℃左右、黄鼠20~22℃、仓鼠9~10℃。光照、食物及饮水的供应也影响入眠。入眠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体重。
2、深眠
此阶段长短不定,一般可达数月之久。这时的生理状态发生极大变化。呼吸明显减少,如刺猬的呼吸运动,从常温的每分钟6~18次,降到每分钟1~3次(28~18℃)。在此阶段有时还出现一种间歇式 (阵发性)呼吸,即在短时期较快地连续呼吸之后有一个较长的停息。
3、出眠
刺猬的出眠温度约为6~9℃(2~15℃),达乌尔黄鼠约为10℃。除这种自发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电、机械、寒冷或加温、化学刺激以及注射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动物激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