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潮汕:拜月娘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2、广东珠海:中秋对歌会
中秋对歌会是珠海市唐家湾鸡山村的独特民俗活动。据记载,唐氏自南宋迁居香山县,后其子孙搬迁到鸡山定居,明末清初,当地人从乡间民谣发展出独特牛歌小调在中秋之夜对歌娱乐,遂成为当地中秋节庆习俗之一。
中秋对歌会所唱鸡山牛歌是当地方言咏唱的五声音阶徵调式的民歌,有长、短句之分,短句七字四句,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不论;长句则体裁较为自由。对歌内容以反映生产生活、民风民俗为主,也有情歌对唱、时政及地名歌等。中秋对歌会男女老少均可参加,但登场唱歌的只有男人,即使平日男女对唱的情歌等,对歌会上也只能由男人对唱,此时常有诙谐歌手假扮女声延长。对歌时,村东、西两队各自挑选声音宏亮的“大声公”,并请村中或邻村的文化人现场作词,歌手即席演唱,场上唱歌、场下作词,比斗歌喉、文采与智慧。对歌的目的也不在于争胜负,只为讨个吉利,图个兆头。
3、湖南汝城:香火龙
用竹片做成的一个长二三十米甚至三四十米的竹龙,上面先绑稻草,然后在稻草上插香,据说一条竹龙需要插上万根香。夜幕降临后,首先由一名最尊贵的客人把龙头顶上的那炷香用火把点燃,之后人们一拥而上把所有的香点燃,然后举龙绕境游行。这个仪式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非常流行,也非常普遍。为什么南方地区会流行这一习俗呢?相传,在宋朝,南方连年征战,又逢水灾,民不聊生,乡民便会用扎草龙烧掉以求安宁。于是,便有了举“香火龙”绕境游行的习俗,并历经千年流传了下来。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山西泽州:珏山月,天下奇
位于晋城市的珏山,自古就是祭月赏月的极佳场所。珏山的自然风光与传统中秋节习俗、天体崇拜、月亮崇拜相得益彰,使得中秋文化在此展现出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风韵,号称"珏山月,天下奇。"具有了极为丰厚的人文底蕴。
按当地习俗,每逢中秋之夜,当皎洁的月亮冉冉升起时,要举行大型祭祀月亮神的活动。泽州中秋节活动一般持续三天:农历八月十三,发面、温柿子、备果品;八月十四,蒸(或烤)月饼;八月十五,白天看望外婆、送月饼,参加庙会活动,晚上祭月、拜月。2011年泽州中秋习俗被国务院公布、文化部颁牌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