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自言自语怎么回事 三岁宝宝有这样习惯的了 是否有问题呢

宝宝自言自语怎么回事 三岁宝宝有这样习惯的了 是否有问题呢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7-14 23:34:26

宝宝自言自语怎么回事 三岁宝宝有这样习惯的了 是否有问题呢

3岁的乐乐最近总是自言自语,有时候,他又像在跟人说话,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什么都没有!走到他视线落脚的地方,他还会大喊:“妈妈,你踩到小狮子啦!”

这可把奶奶吓坏了,这孩子神神叨叨的,该不是脑子出问题了吧?

乐乐妈妈气愤地跟我说:“我婆婆现在成天怪我没有好好带孩子,说孩子太孤独了才会这样!”

“不过,说真的,我自己其实也挺担心的,无缘无故的,乐乐为什么突然会这样?”

看起来,她的担忧不亚于她婆婆,

我安慰她,没事的,这是正常现象。这在心理学上叫假想同伴,通常发生在2-6岁的孩子身上。

01

假想同伴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假想同伴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黄磊在《我的肩膀,她们的翅膀》一书中就有写,多多小时候也有一个假想的玩伴——长颈鹿。多多每天要先跟长颈鹿说晚安,然后才睡觉。吃饭还要跟长颈鹿比赛,看谁先吃完。

甚至是出去玩的时候,多多也要跟长颈鹿形影不离。多多在餐厅吃饭,长颈鹿就在外面边吃树叶边等她。长颈鹿还会换装,去麦当劳,长颈鹿的角会变成大型的会移动的M。

孩子是天生的小戏剧家,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比我们肉眼所见的世界有趣多啦!

不止如此,他们也是天生的小哲学家。就像皮亚杰说的,在孩子的小脑袋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哪怕是一个小布偶或者玩具汽车。

他们把小布偶假装成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用奶瓶喂奶,哄睡。把玩具汽车假装成会飞的超人,通过观察,他们还知道玩具汽车会发出“滴滴”的声音。

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特质!

心理学家玛乔丽·泰勒的女儿,童年的时候想象自己是一条小狗,名字叫安布尔。泰勒受女儿的启发,对假想同伴现象进行了研究。

泰勒随机选取了一些3-4岁的孩子,并问他们关于假想同伴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得出结论,63%的孩子脑子里都住着一个生动又形象的假想同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假想同伴会逐渐消失,了无痕迹,就像《头脑特工队》里的奇怪生物冰棒一样。

由此我们知道,假想同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02

孩子能分清假想跟现实吗

知乎上很多家长有这样的疑虑:孩子到底知不知道假想同伴只是他的想象?

这个问题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

泰勒在她的实验中,追问孩子关于假想同伴的各种细节问题,如“罗斯的巨人爸爸叫什么名字呀?”等,然后发现,孩子们在遭遇这样的问题时,会担忧提问者的脑子是否清醒,他们还会好心地提醒提问者,这些都不是真的啦!

孩子在假装给小布偶喂奶的时候,会伴随着“咯咯”的笑声。在假装“妈妈”这个角色的时候,他们会挤眉弄眼,神情夸张。他们很清楚自己只是在假装而已。

再举一个例子:

孩子在假装吃东西的时候并不会真的上去咬一口,他们只会夸张地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

两三岁的孩子就已经能够很好地区分什么是假想,什么是现实了!

心理学家雅基·伍利的实验也说明了这一点:

准备两个盒子,当着孩子的面在其中一个盒子里放置一根铅笔,再让孩子假装放置一根铅笔到另一个盒子里。此时,实验助手进来找铅笔,并寻求孩子的帮助,三岁的孩子就能准确指出真正装铅笔的盒子。

所以,当孩子小心翼翼跟假想同伴说“晚安”的时候,我们不必过于担心他混淆了现实,他只是对假想同伴赋予了情感!

03

拥有假想同伴的孩子社会化程度更高

玛乔丽·泰勒在她的实验中还发现,拥有假想同伴的孩子更善于猜测别人的心思,社会化程度更高!

社会化程度高说明什么问题呢?

社交能力更强!

打个比方,孩子在跟假想同伴沟通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他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特点,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比如,孩子扮成妈妈,让芭比娃娃扮成小宝宝,她会帮宝宝穿衣服,到饭点的时候,还会问小宝宝:“你是不是饿啦?我们今天吃胡萝卜,你喜欢胡萝卜吗?喜欢呀,我也是!”

孩子在出门玩耍的时候,会常常惦念家里的洋娃娃小伙伴是不是饿了,有没有口渴。你看,他不再只关注自己,他在关心别人,即使这个“别人”暂时只是他的假想同伴。

孩子在与假想同伴的相处中表现出来的关心、担心,以及对假想同伴的照顾等一系列行为方式,都在为他步入社会做准备,让他得以从懵懂的小生物逐渐长成一个社会人。

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也是有消极情绪的。如孩子会模仿医生的动作给假想同伴打针,心理学家就说过,他们通过重温这一害怕的经历来减少恐惧感。

所以,假想同伴满足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04

如何促进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如何促进孩子的社会化发展,让孩子变成社交小达人呢?

教孩子玩假装游戏!

假想同伴其实就是一种假装游戏,孩子沉浸在他的游戏世界时,父母可以积极参与。

多多在跟她的假想同伴长颈鹿沟通时,黄磊也会假装能看到长颈鹿,参与互动,“哇,好高的长颈鹿啊!”多多哭泣的时候,黄磊会说“长颈鹿在笑话你哟!”

我常常在三岁的女儿给芭比梳妆的时候问她:“哇,打扮得这么漂亮去哪里呀?”

女儿有时候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我们要去坐南瓜车呀!”

“哇!南瓜车!带上我好不好呀?”

“那你坐的时候要抓紧我哦,不要掉下来了!”

通过这样的对话,可以引导孩子积极地表达。孩子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言语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假装游戏不仅限于假想同伴,还可以是各种角色扮演。比如,在陪孩子看《小猪佩奇》的时候,他演佩奇,我演猪妈妈,爸爸演佐伊,我模仿猪妈妈的口吻对小“佩奇”说:“佩奇,你要懂得分享,现在把你的玩具给佐伊玩一下吧!”

这个敬业的小演员会很开心地屁颠屁颠送上自己的宝贝玩具。这样,他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分享。

另外,在这个游戏中,我们需要进行角色分工,孩子要服从指挥,遵守共同的规则,大家一起为玩好这个游戏而努力。孩子也会感受到合作互助、相互尊重带来的愉悦感。这是孩子学习社会交往的良好时机。

其实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假装游戏里恣意把自己想象成任何角色,无拘无束。同时,在角色里孩子会有意识地试图了解世界和他人。

可以这样说,游戏让孩子们得以认识世界。而假装游戏,让孩子得以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最后:

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积极参与,还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善于观察孩子的表现,从而进行积极的教育。做好孩子的领路人,教孩子长成社交小达人!

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现,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 -泛灵心理。指的是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思想的-种心理倾向。所以,我们常常能看到孩子跟枕头“谈心”与布娃娃、玩具熊“讲话”等。 自言自语是孩子语言发展中的正常现象,等孩子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这种情况就会改善。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